解放军报2月10日报道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从一个独特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历史和今天都证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tujian.org
所谓武德,就是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庄王。他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武”与“德”二字联用,始见于《国语·晋语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尉缭子·兵教》中说:“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此处“武德”指的是军人的历史使命,即责任、义务和军人的价值。司马迁在《史记》中赞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是“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至汉代,曾置有“武德舞”,舞人悉执兵器和乐而起,以颂扬除乱而安天下的功德。梁启超认为武德传统起于炎黄时代,他高度赞扬黄帝“以武德贻我子孙”。为提升中华精神品格,复兴中华民族,梁启超大声疾呼要以“我先民之武德”作为子孙后代的模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高度重视中华武德文化的价值。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和最广泛的社会性、民本性特征。首先,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武德文化之“仁”的思想体系中,爱民、爱国是武德的最核心价值,是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就是“精忠报国”与捍族保民相统一的文化体系。从楚庄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执干戈以卫社稷”到《国语》中的“为国者利国之谓仁”等,无不揭示出武德文化核心价值的真谛。一部中国古代史揭示,那些被历史讴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等,大多是“精忠报国”“扶众安民”的典范。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又是职业性与广泛的民众性、社会性相统一的文化体系。尤其是以捍族保民为特征的这面爱国主义旗帜,不仅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而且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在反对外敌入侵、军队一时成为民族生存寄托的战争时期,军人的“精忠报国”精神对全民族、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孙中山对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规范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作了创新性发展。孙中山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明确提出军人价值、军人使命等概念,强调指出:军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卫民者,军人之天职”的道理,发挥其“忠爱民国”的优良品质,尽其“兴武止战”之使命;只有努力恪尽“天职”,永葆“良质”,才能“以保军人之价值”。“捍族卫民,矢忠必勇”,是孙中山的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武德文化“精忠报国、和军制胜”价值观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德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发扬者,对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性格的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人民军队的武德文化,是有史以来对中华文明影响最深刻、最广泛、最受世界人民敬仰的先进武德文化形态。多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访问大陆后在美国以《民族“武德”的重视》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正值民族面临旷古未有的生死斗争期间,久已沦丧的‘武德’开始复兴了——孕育于江西的红军和陕北的八路军,成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断言:“‘武德’不仅是新中国受世界尊敬的主因之一,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已经起了革命性的涤清作用。”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我人民军队武德文化的先进性、民族性和伟大价值的深刻揭示和高度礼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创新发展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tujian.org
武德文化是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承载着中国历代军人不懈追求崇高价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现了军人所奋斗的价值目标、价值实现途径和价值评价标准等完整的军人价值观体系。其发展的规律性与价值特性,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tujian.org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军人政治导向的时代内涵,坚贞不移地忠诚于党。任何军队都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所以任何军队的军人价值观,都是为了军队有效执行历史赋予它的政治任务而确立的。因此,从古至今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的军队,无论是否明确规定军人价值观及其政治内涵,其军人价值观的政治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从先秦时期的“尊主安国”、“保人利主”,至封建社会的“忠君报国”,再到孙中山的“捍族卫民”、“忠爱民国”等,其政治内涵无不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而改变。与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不同的是,当代西方军人核心价值观在话语表述上往往竭力回避和模糊它的政治内涵,这种表面上所谓的“远离政治”、“非党化”,实际上本身就是政治,是作为整个阶级的资产阶级政党“党化”的使然。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明地把忠诚于党放在首位,赋予了中华传统武德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尤其在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进行价值观渗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努力锤炼坚定不移忠诚于党的品格,这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