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2月10日消息 (通讯员 朱辉)“把中国人民对海地人民的友谊传递给海地人民”,是公安部孟建柱部长在视察第七支防暴队时提出的要求。中国防暴队在圆满完成维和勤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开展了社会救助、捐款助学、扶危济困、救治伤病、清扫垃圾治理环境等活动,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展示了中国大国形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8、9月,海地连续遭受热带风暴和飓风袭击,风灾毁坏了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农产品受到严重影响,更多的海地民众失去了生活来源。灾情发生后,队员们感同身受,他们在积极参与救灾的同时,还自发组织向灾区捐款捐物。9月4日,当防暴队将捐款送至联海团总部时,得知情况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海德·阿纳比亲自接见了张大宁政委,并表示,“中国防暴队是一支具有极强奉献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队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11月7日,海地“诺言”学校教学楼坍塌,数百名学生被废墟掩埋。紧急关头,中国防暴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参与救援,作为第一支赶赴事故现场的维和力量,他们连续奋战120多个小时,成功救出155名幸存者。同时,配合友邻维和力量和专业救援队出色完成了伤员救护、疏散人群、疏导交通、现场封控、安全警戒,护卫海地总统、总理、妇女部长和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海团总警监视察救援现场等任务。11月8日,普雷瓦尔总统在事故现场亲切接见了参与救援的中国维和队员,并于13日在总统府专门举行仪式,授予包括中国第七支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内所有参与救援行动的维和队伍“国家骑士勋章”荣誉,以此表彰其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灾后延续爱心。“诺言”学校事故发生后,关注“诺言”幸存学生,帮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重建心灵家园,是队员们的共同心愿。其中,住在太子港佩森威尔郊外的斯·巴克一家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了3个孩子,其他4个被中国防暴队成功救出的孩子们也不同程度受伤。中国防暴队一直关注着这个不幸的家庭。事故发生后,到医院看望孩子们成了队员们每天固定的任务。为了让孩子们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防暴队的心理咨询师童大明、宋建军,随队军医邢宝华在勤务之余,认真学习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干预的成功做法,适时对受伤的孩子们实施心理干预。日复一日,中国防暴队与斯·巴克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每天盼望着中国叔叔阿姨的到来,队员们无论勤务多么繁忙,总是抽空看望老人和孩子们……过节不忘“海地亲人”,圣诞节、元旦、春节来临,张大宁政委总是会带着队员们去看望孩子们,并送去节日祝福和礼物。三个多月过去了,孩子们不仅身上的伤口痊愈了,受伤的心灵也愈合了,一家人开始了新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因海地属高危任务区,为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中国防暴队除给每个执勤组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及药品外,还派出军医随队执勤。他们在完成正常勤务的同时,多次参与伤病救治和医疗救护,挽救了许多当地群众生命。就在2009年1月22日,佩森威尔执勤小组在执行联合武装巡逻勤务过程中,协助联海团民事警察、海地警察处置了一起5亡1伤的重大交通事故。队员们一边封控事故现场,疏散围观人群,维持现场秩序,一边协助随队军医对伤者实施现场救护,消炎、止血、包扎一气呵成。随后,队员们及时把伤者安全护送到离事故现场最近的医院抢救。因救护及时,处置得当,伤者脱离了生命危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