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亲历者称以色列军队和哈马斯曾强迫平民当人盾
2009-06-09

据英国媒体2日报道,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平民日前向记者表示,以军士兵和哈马斯武装在加沙冲突中均曾强迫平民充当人盾。这些无辜平民被强迫停留在双方的交火线上,或者被逼迫担任交战双方的中间传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穆罕默德-阿贝德-拉波是加沙地带的一位平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拒绝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以防止遭到报复。阿贝德-拉波说,当以色列军队攻入加沙的贾巴利亚东部郊区时,他和自己的表兄马吉迪都被扣押充当人盾。在说到这一幕时,他们两个人都开始用手掌拍打自己的脸颊,以示他们根本都无法相信以军士兵和哈马斯会扣押平民充当人盾。阿贝德-拉波说,在战争进入到最激烈的时候,哈马斯武装组织的狙击手占据了他家的屋顶,并且强迫他呆在家中不许外出。而马吉迪此时则被以军士兵用枪口逼迫着充当与哈马斯之间的中间人。阿贝德-拉波说,“我几乎无法相信,哈马斯和以色列都如此无视人的生命,竟然将平民拖入他们的战场。”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贝德-拉波对记者说,以军地面部队1月5日开始进攻加沙,经过了一周多时间的空袭,当地居民们都非常惊恐。而阿贝德-拉波则感到更加恐惧,因为他发现哈马斯武装组织竟然在他家的屋顶上侦察地形,准备在这里设立一个狙击点。当阿贝德-拉波试图让哈马斯武装人员从这里离开时,他被告知这里已经被征用为抵抗射击点了。阿贝德-拉波说,“我知道他们的身份,他们是哈马斯的武装人员。我不想让他们呆在这里,但他们说得很清楚,这里已经成了他们的据点。我这时走下楼叫醒我的妻子,并告诉她我们应该去她姐姐家躲避。但哈马斯武装人员阻止了我们,说我们必须继续呆在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贝德-拉波说,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哈马斯武装人员一直强迫他们一家人继续呆在楼下。哈马斯武装人员警告他们说,如果以军士兵来到这里,他们必须派遣自己的儿子上来给他们报警,以便让我们有时间逃往别的地方。当阿贝德-拉波提出让他最小的孩子离开这里时,哈马斯武装人员不加思索地加以了拒绝,称这里必须和平常保持得完全一样,他们一家都必须原地呆在家中。马吉迪也对记者表示,当以军士兵进攻到这里后,他们敲开很多人的家门并将家中的男性带走,集聚在一起充当以军士兵的人盾。马吉迪说,“大约有数十人被(以军士兵)用作人盾,同时还要为他们做一些不同的工作。比如我们就被强迫用锤子敲开墙,看看里面是否藏有武装分子。”

tujian.org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紧急会议上说,哈马斯针对以色列平民的火箭弹袭击不可接受,但这不应该成为以色列对加沙平民滥用武力的借口。联合国将会对以色列军方以及哈马斯武装的有关“战争罪”进行调查。以色列政府官员也表示,以色列政府目前已经正式任命司法部长丹尼尔-弗里德曼负责应对战争罪起诉。此前外界称,在23天的对加沙进攻结束前,以色列已经开始担心会遭到战争罪起诉,并着手收集证据。弗里德曼领导的将是跨部门小组。目前,以军审查员已经禁止刊登参战以军的资料,以防他们受到起诉。而且一直以来,以色列政府都坚称以军在尽量减少平民伤亡方面尽力了,同时职责哈马斯把平民当成人盾来躲避进攻。(萧熙)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张震上将:小平同志嘱托我当好江主席的参谋
    ·国台办回应所谓“共谍案”:纯属无中生有
    ·俄总统签署命令制裁向格鲁吉亚售军火的国家
    ·部分国家代表强调加沙冲突对地区军备竞赛的
    ·日媒称朝鲜对美承认已使用30公斤钚制造核武
    ·奥巴马执政第一天将命令军队制定伊拉克撤军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艘军舰被命名为“运城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