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其中,曼施坦因更是由于在苏德战争前期的出色表现被赋予了“闪电伯爵”的美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曾经的辉煌 tujian.org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正式拉开帷幕。波兰战役之后,曼施坦因在A集团军群司令伦德施泰德的同意下制订了入侵法国的计划——“镰刀计划”,也被称为“曼斯坦因计划”。不久之后,这一计划终于如愿地让“欧洲的头号军事强国”——法国在短短一个月内俯首称臣。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苏德战争爆发后,担任第56装甲军军长的曼施坦因指挥部队向苏联境内纵深狂奔突进320公里。9月,曼施坦因出任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他指挥的第11集团军成功地向南推进攻陷了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冬季来临之际,曼施坦因又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继续向南推进。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由于功勋卓著,曼施坦因受到了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被晋升为德军陆军元帅。这一时期的曼施坦因可谓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然而,就在这位新科元帅春风得意之时,幸运女神却悄悄地走开了。 tujian.org
饮恨斯大林格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第6集团军之所以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全军覆没,很明显是由于希特勒拒绝放弃该城所致,毫无疑问他全是为了自己的威望。”这是曼施坦因在《失去的胜利》一书中对该会战失败所作出的解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苏军的合围陷阱时,是撤退还是坚守,希特勒十分矛盾。在希特勒心中,日尔曼军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撤退”这两个字,但他也明白第6集团军被包围的后果。事实上,即使在苏军形成合围的三周后,希特勒仍然在犹豫,怀疑自己让保卢斯上将固守的命令是不是下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究竟是什么让希特勒做出让第6集团军原地待命等待救援的命令?从战后发掘的各种资料来看,当时的确有两个人的意见影响了希特勒的决定,第一位是空军元帅戈林,第二位就是元首刚刚提拔的曼施坦因元帅。前者胸有成竹地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将全力支援第6集团军,保障第6集团军的给养;而后者也迫不及待地向希特勒立下军令状,绝对有把握救出第6集团军。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这两位希特勒最为倚重的肱股之臣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彻底把他忽悠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2年11月,苏联红军已经完成对德军的包围。然而,即使到了如此危机的时刻,曼施坦因还依然显得踌躇满志。当8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将军忧心忡忡地向曼施坦因介绍第6集团军的危险境地时,曼施坦因却信心十足地打断了他说,“你放心,我会尽力的。”并且随后亲自给保卢斯发去电报,要保卢斯固守待援。这就是著名的“不要放弃,我会来救你们的,曼施坦因。”电文。可是到1943年1月8日,胡比将军告诉曼施坦因这句话已经成为包围圈中第6集团军官兵最流传的一句话时,已经无法兑现诺言的曼施坦因矢口否认了,说自己从来没有许下过这样的诺言,是有人在无中生有地诋毁他的名誉。曼施坦因的过度自信和出尔反尔,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付出了难以弥补的代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