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如何跟希拉里的“灵巧”外交政策打交道
2009-06-09

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1月13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上陈述外交政策时,首次全面披露了新一届政府将执行的“巧实力”外交政策。舆论认为,“巧实力”将成为奥巴马新政府对外政策的“基石”。如何理解“巧实力”,中国又该如何应对,《世界新闻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研究美国问题的中国专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旨在改善美国形象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希拉里在解释“巧实力”的概念时说:“外交政策必须建立在原则与务实的基础上,而不是顽固的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而不是情绪化和偏见。”她提出,“我们必须使用被称之为巧实力的政策,即面对每种情况,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所有政策工具中,选择正确的工具或组合”。

tujian.org

希拉里在演讲中5次提到中国。她说:“在变动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我们要和中国保持积极合作关系。”她还强调,“这不是单方面的努力,我们所采取的行动有赖于中国在处理国内外问题上采取何种选择”。

tujian.org

在谈到要将新兴国家纳入美国外交的视野时,她说:“我们都知道新兴国家像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都感受到了当前的金融危机,从长期来看,他们都是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全球经济稳定的伙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巧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苏珊尼·诺瑟2004年在《外交》杂志上提出的,它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美国的外交目标。2007年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发表了题为《巧实力战略》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运用“巧实力”进行对外战略转型,改善美国国际形象,重振美国全球领导地位。

tujian.org

借鉴中国外交经验 tujian.org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巧实力”的核心是软硬力量的平衡,它是奥巴马政府顺应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调整,这种调整符合美国人的要求。美国民众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布什政府没有有效地使用美国力量,用得比较生硬,或者干脆说是用得不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金灿荣透露,事实上,美国在制定“巧实力”的政策时借鉴过中国的经验。金灿荣说:“这个概念是一批人经过研究得出来的。他们曾经来过中国,向研究中美关系的知名学者进行过咨询,我就前后接待了5次。他们主要模仿的对象就是中国外交,而且确实把中国当成了一个外交上比较成功的范例。”“中国外交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实力,这是这些美国人的看法。而美国是有实力,但是没有用好,没能和自己的实力相匹配。”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有舆论认为,“巧实力”下的美国外交,现实主义色彩更浓,也更为圆滑。那么,中国如何跟一个旨在变得更加聪明、更为灵巧的美国打交道呢?金灿荣认为,中国不需要在对美政策上作出很大调整。面对美国新政府,中国政府还是会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一如既往地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中的具体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金灿荣最后说,希拉里在解释“巧实力”时提到,中美关系前景取决于“中国的选择”,这句话意味着在贸易、涉藏、台湾、人权等问题上,美国新政府可能会侵犯中国的利益。但是,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仍会延续布什时期的路线,中美关系的大方向不会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外媒:中国强化南海舰队 为突发事件做准备
    ·国防科工局:“嫦娥一号”卫星将择机实施落
    ·南沙守礁大校日记:守礁军医救治军民上千人
    ·张震上将:小平同志嘱托我当好江主席的参谋
    ·国台办回应所谓“共谍案”:纯属无中生有
    ·俄总统签署命令制裁向格鲁吉亚售军火的国家
    ·部分国家代表强调加沙冲突对地区军备竞赛的
    ·日媒称朝鲜对美承认已使用30公斤钚制造核武
    ·奥巴马执政第一天将命令军队制定伊拉克撤军
    ·中国海军南海舰队一艘军舰被命名为“运城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