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专家、台湾辅英科技大学教授苏嘉宏为中国评论通讯社提供论述文章《亚丁湾护航与两岸军事交流》。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大陆远程派遣三艘海军船舰前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后,大陆国台办8日公开表示:台湾船只在该海域如需大陆海军护航,可透过台湾海基会向大陆海协会提出。“陆委会”的回应虽是“未授权海基会做为联系护航的窗口”,但也留有余地地说:若有台湾船只航经亚丁湾有安全问题,有情况发生,基于人道与船只安全立场,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tujian.org
国台办的这项表示是紧接着在胡锦涛发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三十周年纪念讲话之后,许多评论的观点大部分聚焦在讲话中所提到六点内容,但是胡锦涛说:“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这段话或许更有深意,并且和亚丁湾护航表态有着相关的连结,下列几点应予继续观察: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胡锦涛讲话中所要展开务实探讨的“两岸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是签定“两岸和平协定”的前提,若是签定协定之双方根本无法厘清彼此的政治关系,并且给予彼此一个明确的定位,协定之签订根本无法期待,所以“两岸和平协定”的政治性理当将会远远高于军事性。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未来,“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两岸和平协定”的阶段性发展的过程的缓急速度,应会取决于大陆如何看待“维系台海现状的‘宪法’与宪政体系”这项“两岸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有一种意见指出,先要明确双方的政治定位,才有签订两岸和平协定之可能,一般而言是该如此;但是,恰恰就是政治定位成为现时发展两岸政治关系的最大障碍,如果能够先绕过去,就可在其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否则一切无法逾越,只能一直停滞不前了。这种意见特别值得推崇的地方就是深明胡锦涛的理念就是“先易后难”、“实实在在”推进两岸关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二、“军事问题的接触、交流”、“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和“两岸和平协定”三者之间存在着方法与目的的关系,而且有随着情势变迁而阶段性升级发展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两岸双方并没有列出时间表的迫切感,在尚未签定“两岸和平协定”之前,两岸之间依然可以先行建立种种“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并藉由“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运作和发展累积更深、更多的互信,最终达到“两岸和平协定”所要架构的一种“政治框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