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探讨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的前世今生 tujian.org
导读:以色列部队又一次挺进了加沙地带。近一百年来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缠斗从来没有真正停止过,这其中的原因众多。本期《经济学人》的封面故事试图为读者解读这场百年争端的前因后果。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作者看来,双方互不承认主权、宗教势力的崛起、新型军事理论以及新一轮“冷战”是阿以百年纠葛的主要原因。 tujian.org
中国网1月12日讯,如果运气好的话,已经持续两周的以色列和哈马斯冲突将会很快结束。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持续了百年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画上句号呢?很难想象这场战争的休止符会很快出现。目前,代号为“铸铅”的军事行动是以色列第四次向加沙地带展开攻击。1948年,在以色列号称的独立战争中,加沙差一点就被以色列占领;1956年,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对埃及发动突然袭击,加沙地带被攻占。在1967年发生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再次入侵加沙地带,并占领该地区,直到三年半前(2005年)以色列执行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犹太人定居点的单边行动计划后,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才结束。 tujian.org
战争因何而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请记住,加沙地带只是一部用眼泪书写的苦难史的其中一部分。犹太人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已经100年了。1909年,俄罗斯社会主义理想主义者参与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建立了一个名为Hashomer 的武装组织,以保护他们在巴勒斯坦新建的农场和村庄免于阿拉伯人的掠夺。自此,阿以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战争 — 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2006年到刚刚开始的2009年 — 每一场战争都在双方的历史和记忆中烙下了血与火的印记。没有战争的年代并不意味着和平的降临,战争间歇充斥着不绝于耳的轰炸、突然袭击、起义和暴行。如今,在希布伦市居住的以色列定居者对1929年发生的针对犹太人的希布伦大屠杀仍记忆犹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仍清楚地记得他们在上世纪30年代如何拼命地反抗英国的委任统治、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以及1948年的大屠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这个星期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屠杀中,仅仅一天之内就有约40名平民在以色列的轰炸中丧生,其中有许多是儿童,这无疑是在双方仇恨的火焰上浇了一把油。但对于一场持续了100年之久的冲突来说,找到简单的解决办法很难。那些将这场冲突简化为一方的“恐怖主义”或另一方的“殖民主义”的说法只是出于人们的偏见。本质上,这是两个民族的一场土地争夺战。它不是在一条边界上你进我退,直到一方筋疲力尽而放弃的战争。它比这种争夺要难处理的多,因为双方经常不承认对方的种族 — 至少认为对方不值得在中东地区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这场冲突能够持续数十年的原因之一。每每冲突事件发生时,外交手段和媒体舆论都呼吁一个两国解决方案。这听起来非常简单:如果双方人民不能共享这块土地,那么他们必须分割它。甚至在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决议,呼吁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之前,一些外人就认为,两国分治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1937年,英国皇家委员会总结巴以问题时指出“在一个领土狭窄的小国内,两个民族之间发生了一场无法避免的冲突”。答案是只能分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拉伯人拒绝接受联合国60年前作出的分治计划,一直以来,这一事实给予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意识形态上的慰藉。以色列前外交部长阿巴?埃班曾打趣说,巴勒斯坦人“从未错过错失良机的机会”。在以色列看来,阿拉伯人至少错过了四次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机会:他们本可以同意1947年的巴以分治计划;他们本可以在1947-1948年战争之后达成和平;在1967年以色列重新划定边界后,他们本可以再有一次建国的机会(那次战争以方的英雄摩西?达扬说:“我们一直在等那个电话”);2000年,比尔?克林顿在戴维营主持的中东和平峰会中,时任以色列总理、现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埃胡德?巴拉克同意作出史无前例的让步,他们又有了一次建国的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个有关以色列人接受,但阿拉伯人拒绝解决方案的故事并不只是一个让以色列的支持者们心安理得的长篇故事。值得记住的是,直到以色列建国40年后,即1988年,亚西尔?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才放弃解放从约旦河到地中海的整个巴勒斯坦的目标。同样,以色列也曾经错过不少机会,而且对调停也长期持反对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回顾一下这些错失的机遇。在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的时候,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只有60万,而阿拉伯人则有两倍多。大部分犹太人都是后来的迁入者。尽管分治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可能是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但在他们看来这项决议一点都不公平,所以他们并没有动心。在随后的战争中,60多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迫离开家园,流离失所。此后,以色列既不愿意接回这些难民也不愿意归还在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令以色列感到宽慰的是,阿拉伯国家因为在战争中遭受重创也无暇顾及和平商谈。许多难民从此只能漂流在加沙地带,遥望特拉维夫明亮的灯光。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