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揭秘晚清军事: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军事的四大建树
2009-06-08

有了李鸿章,才有了近代军事的概念。马骏教授通过分析了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四大建树,以探寻一个王朝覆亡的轨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建立中国第一支海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第一大建树是:把海防提到战略位置,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鸿章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就关注了海防问题。他虽然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关注和提出海防思想的人,但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海防比陆防重要,应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加强海防。  tujian.org

在中国近代,李鸿章之前的前辈提出的海防思想,重点在改善水师与岸炮的质量上,从李鸿章起,海防思想的重点是将海防提升到战略位置,并且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上面。李鸿章提出的海防思想即便到今天,也很有启示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提出的开源节流办海军的思想,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为了筹措到办海军的银子,他针对宫廷费用开支过大的情况,曾经上折子给慈禧太后,希望“停宫府不急之需,减地方浮滥之费,以裨军实。”在慈禧身上节约银子,等于在老虎脸上拔毛一样,够胆大的。但李鸿章为国家社稷考虑,竟然做了,也是他为官的本来操守,值得肯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李鸿章的努力下,最终北洋海军于1888年建立起来,共有军舰25艘。而且这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海军一诞生,就是亚洲海军第一,世界海军第七。 

tujian.org

二、推行军事近代化进程 

tujian.org

第二大建树:以更新武器装备为起点,以训练改革为重点,推行军事近代化进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抵达上海不久,正遇上那里有外国人组成的武装——洋枪队和外国军舰。他总觉得同样是军队,为什么外国军队的战斗力那样强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他要解开这个谜。找许多书来看,看完后,还觉得不过瘾。于是想出个主意——微服私访。主意打定,李鸿章就真的就化装成一个小老百姓的样子,溜上了停泊在长江口的一艘外国军舰。洋人的武器装备与军纪,让李鸿章感到震惊。  tujian.org

于是,他决定从他手中这支部队做起,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改革落后的兵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李鸿章淮军的武器装备除刀、矛、弓、矢等冷兵器外,就是传统的鸟枪、抬枪和劈山炮。于是,他先是通过他的亲哥哥李瀚章向洋人加急订购3000支洋枪,到货后,于1862年7月首先将其兵营改为洋枪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支洋枪队真给李鸿章做脸,8月就在七宝街和北新泾之战中大败太平军。李鸿章更坚定了更新装备提高战斗力的决心,同年9月,李鸿章着手开始营制的改编,将各营之鸟枪队改为洋枪队,改编后的淮军装备为:每营共有洋枪328支,洋枪兵占全营战兵总数的71.6%。 

tujian.org

1863年初,李鸿章又开始在淮军中建立炮队。原来,中国军队的炮兵是步兵的一部分,从来没有独立执行过作战任务。这次,李鸿章专设洋炮队,独立于步兵,成为中国最早的独立炮兵。到6月间,淮军每营都有劈山炮40尊,炮兵占全营战兵总数的26.2%。这一改革使淮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到1877年,淮军炮营,已成为可以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炮兵部队。 

tujian.org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军报透露:歼-10所配空空导弹射程超过100公
    ·《集结号》在台湾大受欢迎:国共内战解放军
    ·美军在巴格达地区逮捕4名什叶派武装组织成
    ·中国驻西沙部队有望告别蔬菜靠大陆补给的历
    ·欧盟舰队下周起将在索马里附近海域打海盗
    ·驻伊美军F-16战斗机起飞时着火 飞行员逃离
    ·印度新型战斗机采办项目进展顺利 进入最后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籍老战士访华团
    ·韩媒称朝鲜警告韩国停止侵犯领海 放弃侵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