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于世忠,是济南军区某集团军防空旅有名的雷达尖子,曾荣获济南军区“爱军精武标兵”称号,在一些重大演习场上,经常有他的身影。 tujian.org
初冬的一天晚上,记者见他和七八名士官正在进行某新型雷达指控系统的培训。快40岁的老兵了,怎么还有这么大的学习动力?听到记者的询问,于世忠拿出一个培训记录本,敞开了话匣子:“这几年,部队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部队过几天要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年初配发的两种新型高炮雷达,有很多功能我还没吃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摆弄着面前的一台新型炮兵雷达射击指挥系统,于世忠向记者介绍,3年前部队配备的都是简易的营连炮兵射击指挥仪,现在都换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群团射击指挥系统,3年之内改进升级了3代,如今使用的已是第4代了。“现在只要一两年不学习,就有些跟不上潮流的感觉。”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翻看于世忠在军械雷达修理所的培训记录笔记本,一股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变迁气息扑面而来:他刚刚选取专业军士时,防空旅的主战装备只有某型高炮、高射机枪等三四种,火控系统、雷达系统几乎全凭手动,而且更新周期很长。那时的于世忠只参加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了某型雷达的光学原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等到他被选取为三级士官的2002年,防空旅当年列装新装备8种,于世忠研究的课题信息化含量也越来越高,从熟练的机械操作开始向融合了计算机、网络、激光制导、GPS等多种信息技术的新装备转变。最近3年,部队仅雷达方面的新装备就有25种之多,于世忠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的全是信息化装备术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装备日益增多,更新频繁,逼着这些“雷达尖兵”想办法进行“智能升级”。这次雷达修理所为了让年初配发的某新型雷达尽快形成战斗力,组织于世忠、郭千江等七八名“兵专家”进行技能升级,一个月的时间安排了7门知识技能课,涉及到的全是前沿课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翻看着雷达兵的培训记录本,记者不禁感慨万千: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仅使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也带来了国防建设各个层面的跨越发展。小小的培训记录本,折射出来的却是满眼皆春。 (黄超)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