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经济人物: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珍宝岛事件的双重意义:中苏翻脸与中美关系解冻
2009-05-20

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一书,吸收了近年来中苏关系史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披露有关“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珍宝岛冲突等种种问题。 tujian.org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中苏两国间争论频生,摩擦迭起,两国关系逐渐从分歧走向破裂。1958年夏天,中苏之间由“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引发了一场严重争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这场冲突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的导火索,其原因在于苏联的做法侵害了中国主权,赫鲁晓夫企图控制中国。到底该怎样认识这一问题?书中披露,关于“长波电台”,苏联方面一再表示,“所有权肯定是中国的,但苏联既然使用,出一些钱也是应该的,可以用贷款的形式提供”。而中国方面则坚持,“中国不需要贷款。如果苏联一定要出钱,中国就不搞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联合舰队”问题,赫鲁晓夫称,他本人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想过像中国同志所想的那样要共同指挥中国的舰队,从来就没有两国共有的想法和影子”。本书指出,“莫斯科的这些考虑是针对美国的,并非有意控制中国”。两国间的分歧,其实主要在于对军事同盟运作方式的不同理解:赫鲁晓夫要求的是共同行动,而毛泽东此时需要的只是单向援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珍宝岛冲突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后,又发生了炮击金门风波、原子弹问题、人民公社问题、中印冲突、苏联撤回专家、中苏公开论战、划界谈判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期间,中苏双方虽几度有意缓和矛盾,修复关系,但是新的争端层出不穷,直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两党关系随之中断,“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同时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从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苏联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竟达4189件之多,最终导致了珍宝岛事件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陈锡联披露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回忆说:这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当时正准备开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因此,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他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党甚至批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当时没有力量与苏联单独对抗,必须拉上一个帮手,这样苏联就不敢打我们了。(来源:老年生活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印度新型战斗机采办项目进展顺利 进入最后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会见日本籍老战士访华团
    ·韩媒称朝鲜警告韩国停止侵犯领海 放弃侵略
    ·安保权威:“逢奥必扰”已成敌对势力潜规则
    ·B-2资料被盗?美又担心中国弄走F-16技术
    ·斯里兰卡总统:今年内攻下泰米尔叛军总部
    ·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讨论施压 俄方准备
    ·梁光烈观看空军新型武器录象 肯定南京战区
    ·朝鲜哨兵射杀韩国游客续:两国陷入互相指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