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专题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战史今日:11月7日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2009-05-20

1897年11月7日,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4年11月7日,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德军在青岛的总兵力为10735人,日本进攻兵力5万余人,内有英军1682人。双方经两个多月的陆海激战,德军终于投降,日军于11日上午10时入城。青岛又沦为日本殖民地。

tujian.org

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当日,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傍晚九时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炮射击发出了开始向冬宫总攻的信号,到8日凌晨2时,冬宫全部被攻占,临时政府的十六名部长全部被逮捕。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彼得堡起义士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tujian.org

当日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会议在11月8日通过和公布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7年11月7日,第三次加沙战役结束,英军突破奥斯曼土耳其军的加沙-比尔沙巴防线。英军伤亡达18000人,土耳其伤亡被俘25000人。在此战役中,澳大利亚轻骑兵为突破土军防线作出了重大贡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8年11月7日,波兰共和国独立的临时人民政府在卢布林宣告成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7年11月7日,太原被日军第5、第20、第109师团所完全包围。傅作义指挥第35军等部队顽强抵抗,但是伤亡较大,所余兵力严重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7年11月7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成功后,其参谋总部下达“临参命”第138号令,将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临时组成“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任司令官(仍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同时规定“作战地域为苏州-嘉兴一线以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39年11月7日,中国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 tujian.org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在德军兵临城下之际,照常举行十月革命24周年庆祝大会,并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红场演说,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数万红军战士庄严地接受检阅后,直接开赴前线作战。 tujian.org

1942年11月7日,日本陆军部秘密与中国派遣军司令官联系,决定中止进攻中国四川的5号作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4年11月7日,罗斯福第四次当选美国总统。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4年11月7日,著名的红色间谍佐尔格在日本受到绞刑,终年49岁。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45年11月7日,中国开始运送日俘日侨,至1946年8月21日结束,共运送200余万人。(凤凰军事 炎之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安保权威:“逢奥必扰”已成敌对势力潜规则
    ·B-2资料被盗?美又担心中国弄走F-16技术
    ·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讨论施压 俄方准备
    ·梁光烈观看空军新型武器录象 肯定南京战区
    ·朝鲜哨兵射杀韩国游客续:两国陷入互相指责
    ·官兵立下军令状 武警北京总队奥运安保准备
    ·台军营附近黑帮泛滥 校门发申请引少年加入
    ·媒体揭秘奥运安保中国陆海空三军部署
    ·中国新一代航天测量船在海上完成设备精度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