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专题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南昌”号:从日军舰队旗舰到新中国海军指挥舰
2009-05-20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毛泽东视察“南昌”舰

tujian.org

曾经的“长治”舰

tujian.org

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舰队有一艘令人注目的战舰“长治”号。在整个国民党海军中,它是战术技术性能仅次于“重庆”号巡洋舰的少数战舰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治”舰,原是侵华日军的一艘护卫舰,名“宇治”号。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是其长江舰队的旗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国民党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曾以鼎在上海主持接受日本海军投降,接收了“宇治”舰,随后将其改名为“长治”号,纳入国民政府海军序列。

tujian.org

解放战争开始后,“长治”舰被蒋介石拖入战火中。先是奉命向东北、华北运送部队、装备,继而参与袭击、围堵解放区港口、城市,频繁往返于沿海城市及大陆、台湾之间。在这过程中,“长治”号上的官兵目睹了帝国主义者的横行嚣张,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广大官兵对此心冷齿寒。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时,国民党海军运输舰“昆仑”号时常与“长治”舰一起停泊在上海吴淞码头。打入“昆仑”舰的共产党员陈健藩抓住这一机会,利用福建同乡关系,在“长治”舰官兵中做策反工作。通过交往,至1949年初,“长治”舰上已形成了由帆缆中士陈仁珊、李春官和枪炮上士林寿安等运筹起义的领导骨干。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黄安”号、“重庆”号等舰艇接连起义成功,“长治”舰上拥护起义的人数不断增加。同年8月,决心参加起义的水兵已发展到40余人,轮机、航海、枪炮、通信等各主要部门都有了人,把军舰开走已不成问题。举行起义,只是时机问题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9月中旬,新中国成立在即。自恃拥有海空优势的蒋介石集团把沿海岛、岸作为最后战场。基于此,驻泊舟山定海港的“长治”舰,奉命开往长江口外封锁吴淞港,严禁船只进入上海码头。舰艇独立执行任务,且是到已回到人民手中的上海市近海。起义领导小组暗暗高兴,机会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5日,“长治”舰驶离定海,至长江口外大戢山海面抛锚。18日晚,陈仁珊、李春官等几名骨干当即决定翌日凌晨起事,并迅速将决定通知已立誓参加起义的43名士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日凌晨2时,大戢山海面雨过风息,暗夜沉沉。突然,舰钟敲响了!这是约定的起义信号。睡梦中的官兵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起义人员已按照分工各就各位,迅速封闭重要舱室,控制了舰上的关键部位。一向作恶多端的副舰长孔祥栋等几名军官企图反抗,陈仁珊、李春官等果断开枪,将其当场击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搏斗,起义人员完全控制了形势。按照计划,陈仁珊、李春官把老舵工郑宝德请上驾驶台,并从舱下叫出思想进步、赞同起义的36名官兵参加开船和警戒。在郑宝德的指挥下,“长治”舰稳稳地开进长江口,进入黄浦江。拂晓5时,“长治”舰顺利抵靠上海外滩武昌路码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此次起义,是新中国成立前华东地区发生的最后一起军舰起义,也是继“重庆”舰起义后,国民党海军中航速最高、火力最强的又一艘主力舰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著名作家沈默君、黄宗江据此创作了电影剧本《海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安保权威:“逢奥必扰”已成敌对势力潜规则
    ·B-2资料被盗?美又担心中国弄走F-16技术
    ·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讨论施压 俄方准备
    ·梁光烈观看空军新型武器录象 肯定南京战区
    ·朝鲜哨兵射杀韩国游客续:两国陷入互相指责
    ·官兵立下军令状 武警北京总队奥运安保准备
    ·台军营附近黑帮泛滥 校门发申请引少年加入
    ·媒体揭秘奥运安保中国陆海空三军部署
    ·中国新一代航天测量船在海上完成设备精度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