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专题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重要举措
2009-05-20

最近,中国政府宣布把向黎巴嫩派遣的维和部队增至1000人,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向黎增派维和部队的背景 tujian.org

中国一直关注和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认为尽快扩大和部署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对贯彻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稳定中东局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国愿为此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过去中国对中东地区的维和行动介入较少,这次向黎巴嫩派出较多的维和部队,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以前向有关地区派出维和部队受到当地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第二,中国认为这次维和行动本身非常重要,参与其中对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作用十分重要;第三,法国的请求和推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鉴于上述因素,中国下了很大的决心,派出了大规模的维和部队。这是中国外交全面参与国际合作的一个标志,既对中国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又与中国在联合国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过程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1971年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之后,中国一方面忙于安理会紧急会务、非殖化特委会的日常事务以及大会召开期间7个委员会的紧迫工作,另一方面也开始研究联合国维和行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当时受外交政策主要指导思想的制约,认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情况复杂,而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热点地区冲突问题,所以中国一直没有参与,实际上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拉开了距离。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最早一次是在1988年,当时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维和特委会,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改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外交政策指导思想的变化,中国逐渐有选择地参加了联合国的一些维和行动。199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1990年,中国第一次向中东地区派遣了军事观察员;1992年,中国正式组建第一支“蓝盔”部队,前往柬埔寨执行任务;2001年中国参加了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2002年中国又成建制地派出了维和部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为了更好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在国内设立了江苏南京和河北廊坊两个训练基地,选拔、培养参与维和行动的官兵,以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应付危急局势的能力等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目前在维和行动中的表现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1990年以来,应联合国和有关地区请求,中国参加了15次维和行动,共派出6000余人次的部队和民事警察到热点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其中最早参与的维和行动是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和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权力机构行动,赢得了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派往柬埔寨过渡时期权力机构行动工程兵800人(两批)、观察员47人。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修复柬方公路4条,共640公里,新架设、修复桥梁47座,并完成其他大量的勤务工程,两名士兵牺牲,十余名士兵受伤,为保障驻柬维和部队行动的顺利实施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印度开始量产阿卡什防空导弹 首批两套年底
    ·安保权威:“逢奥必扰”已成敌对势力潜规则
    ·B-2资料被盗?美又担心中国弄走F-16技术
    ·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峰会讨论施压 俄方准备
    ·梁光烈观看空军新型武器录象 肯定南京战区
    ·朝鲜哨兵射杀韩国游客续:两国陷入互相指责
    ·官兵立下军令状 武警北京总队奥运安保准备
    ·台军营附近黑帮泛滥 校门发申请引少年加入
    ·媒体揭秘奥运安保中国陆海空三军部署
    ·中国新一代航天测量船在海上完成设备精度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