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就在沙俄帝国覆灭前夕,中亚爆发了大规模反抗活动(又称为“中亚民族大起义”)。沙皇政府派亚美尼亚军队和哥萨克军队前往镇压,造成重大伤亡。今年4月18日,吉尔吉斯议会通过决议,将8月份的某天作为1916年中亚民族大起义死难者的纪念日。俄罗斯政府对此表示不安。4月22日,俄外交部声明,认为这样做对两国友好关系具有破坏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6年起义事件始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俄外交部声明中说,在谈到吉尔吉斯的“为反沙皇制度而起义的被镇压的死难者”时,必须指出:其间也有成千上万名俄罗斯族居民死去。俄方并不想干预吉国内部事务,但是,希望不要将该历史事件政治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6年的起义不仅涉及吉尔吉斯人,也涉及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等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最近,在中亚国家的主要报刊和网络上,1916年事件也引起了持续热议。一位哈萨克族网民称:在帝俄征服之前,哈萨克族就有发展程度很高的游牧文化,他们无法适应农耕,不习惯在一个地方久待,而俄罗斯人给他们带来了伏特加,于是作为穆斯林的中亚民族学会了酗酒,等等。 tujian.org
1914年后,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尽管战场在欧洲,但是,中亚地区也不平静。1916年,随着战事的展开,沙皇政府发布命令,动员所有适龄男性(19~43岁)上前线服役。该动员令成为起义的导火索,积蓄已久的矛盾迅即发展为一场席卷中亚地区的大规模暴动。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16年7月4日,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先爆发骚乱,拒绝执行沙皇政府的动员令,随即,中亚其他地区也相继爆发骚乱和暴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次起义并无统一领导,其间,中亚当地人与外来的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移民之间发生了盲目、血腥的民族冲突和仇杀,各方死伤很多,而俄族移民损失最大,受害者多数是留守的老弱妇孺,因为青壮年男子都上前线了。但是,到沙皇政府开始镇压暴动后,吉尔吉斯人等原住民又成为主要受害者。受当局挑唆,外来移民也开始残害本地居民——不论其是否参加过暴动。陷于恐怖的大批吉尔吉斯人逃往中国避难,这在吉尔吉斯民族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史称“大逃亡”(突厥语“琼·乌尔昆”)或“恐怖逃亡”。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