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军事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港报:朝韩对话龃龉 难撼半岛大局
2009-05-20

中新网7月14日电 香港《大公报》7月14日发表评论文章《朝韩龃龉难撼半岛大局》说,朝鲜和韩国之间围绕双边关系、突发性事件等等可能还会有相当长时间的较量,也不排除擦枪走火情况的出现,但总体上看,朝韩双边关系对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影响有限。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韩双边关系仍将维持目前不温不火的冷和平的状态。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文章摘录如下: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自韩国政权更迭以来跌至谷底的朝韩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被“牛肉风波”搞得焦头烂额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向朝鲜示软,表示真心愿意同朝鲜商讨如何落实南北之间过去达成的协议,愿同朝鲜全面恢复对话。但朝鲜对此却根本不领情,不仅一口回绝了韩国的声明,而且还对李明博的对朝政策提出激烈批评。南方的一腔热情被北方一盆冷水当头泼下,朝韩关系改善有希望如昙花一现,又回到了历史的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明博也许是太想出政绩了。政治上毫无建树,虽然已更换了几名大将,但仍然难平众怒,经济上内外交困,竞选的许诺都打了水漂,外交上虽然竭尽全力,却拿不出任何可圈可点的成果。环顾四周,唯有在南北关系上还可做些文章。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许李明博的算盘已打了很长时间,但现在隆重推出显然不合时宜。在李明博发表讲话的当天,发生了朝鲜士兵射杀韩国女游客的事件,消息传来,韩国内群情激愤,希望高层能有点实际措施迫使朝方认错。也就是在此时,六方会谈已在北京落下帷幕,各方同意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验证和监督机制。李明博在百姓需要政府强硬的时候却示软,在六方会谈顺利进行,并不需要韩国讲话的时候却要求发言,其效果可想而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朝鲜对韩国方面的示好并不买帐,称李明博的讲话没有任何新东西,所提出的优先解决核问题是过去政策的翻版,韩的对朝新政策是企图逃避南北关系恶化的责任,误导舆论摆脱危机。连是非十分明确的射杀游客事件,朝鲜也倒打一耙,明确拒绝了韩方提出的联合调查的要求,把责任完全向韩方,并要求首尔为此道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朝鲜之所以敢对韩国摇动的橄榄枝不屑一顾,是因为抓到了问题的实质。朝方清楚,朝核问题实质上并不是南北问题,而是朝鲜与美国的问题,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在对朝问题上都没有独立的外交,没有决定性发言权,都是美国的附庸。李明博上台后,一改过去的“阳光政策”,对朝鲜使硬,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半岛局势不仅未激化,反而却缓合了下来。韩国明显感觉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半岛问题上被边缘化,再不发言,恐怕今后就很难再有发言的机会了。但朝鲜的表态使韩国失去了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朝韩间围绕双边关系、突发性事件等等可能还会有相当长时间的较量,也不排除擦枪走火情况的出现,但总体上看,朝韩双边关系对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影响有限。此次六方会谈已初步设定朝鲜弃核时间表,其实施进程也可能会出现反覆,但大的框架已订,整体趋势正朝好的方向发展。李明博总统被反对派抓住辫子不放,已成弱势总统,在南北关系上恐再难有大的作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韩双边关系仍将维持目前不温不火的冷和平的状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驻格鲁吉亚维和部队发现不明苏-25飞越冲突
    ·日本海上力量远瞻:装备质量已跃居世界一流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第五艘新罕布什尔号将提前
    ·朝提交核清单得到“甜头” 美粮食援助迅速
    ·德学者推出中国“动乱论”延续西方误判传统
    ·韩国抗议者与警方街头混战 百余名警察受伤(
    ·奥巴马若当选美国总统可能留用国防部长盖茨
    ·外国专家:中国军事机器没有我们想象的可怕
    ·成空某飞行学院在大灾面前交出特殊“答卷”
    ·揭秘卫士-2火箭炮:让“台独”胆战心惊的撒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