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兰州工业强市的重要突破口 |
2009-05-05 |
|
装备制造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整个工业的“母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兰州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52户,从业人员5.03万人,资产总额153.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8%、23%和14.97%,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的45%左右,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基础比较雄厚、具有较强实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但整体水平还不高、自主创新和系统成套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兰州必须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重点突破,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服务网络化发展。 第一,抢抓战略机遇,明确发展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的重大决策和要求,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强市的重要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坚持市场竞争与政策扶持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总量增长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产业调整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加快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努力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走出一条符合兰州老工业基地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到“十一五”末,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0户;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突破50亿元;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达到165亿元。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把兰州建成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今年,重点抓好“装备制造业发展年”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装备制造业宣传月,加大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力度,办好第二届中国(兰州)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发展论坛等,促进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快基地建设,培育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的产业布局,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四大基地”建设。一是建设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地联动”的思路,以吉利汽车、“三高”阀门、机电及变压器等产品为主,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加快区内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和引进重大项目,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分厂,加快市内现有企业“出城入园”。二是建设七里河装备制造业基地。立足现有的基础和产业布局,以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公司、真空设备等企业为龙头,整合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大力发展石油钻采设备、石油催化裂化装置、风力发电设备等产品,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配套能力,带动一批高、精、专的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围绕做强钻、采、炼三大主导产品,做大石油机械,做宽容器产品,巩固非石化机械产品,重点研发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和技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力争把七里河区建设成为我国大型石化机械、通用机械设备制造的重要基地。三是建设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基地。抓住安宁新城区建设的契机,重点以区内现有的长风集团、万里机电厂、飞控仪器总厂、机床厂、石化设备厂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主,大力培育科技含量比较高、生产规模比较大、能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四是建设榆中和平开发区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金川科技园等企业和榆中大学城的原材料及科技人才优势,合理规划并引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和大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力争在“十一五”末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
第三,突出重点领域,坚持优先发展。立足兰州现有的基础和优势,坚持优先发展战略,突出“五大重点领域”。一是优先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以吉利汽车、宇通客车、兰驼集团等企业为龙头,逐步把汽车总装发展成为整车制造。到2010年,初步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使汽车、农用车、低速货车年产量累计达到18万辆以上。二是优先发展石油钻采及炼化装备。加快创建石化机械工业基地,建设石化装备研发中心,发展配套产业和中场产业。三是优先发展电工电器设备。利用我市电工电器制造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大中型电机、高智能化的送变电设备和控制设备,尽快形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产品格局。四是优先发展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抓住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制造业涉及面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改变传统制造模式,推行绿色制造技术,形成泵、闸、阀产业带。五是优先发展电子通信设备与仪器仪表。以广泛用于军工、导弹以及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的航天机电设备为主,以新型环保技术、汽车电气设备、医疗设备、电机与控制产品的研发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电子通信、仪器仪表以及航空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