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能评’给企业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瓦房店远东轴承集团副总经理金平高兴地说。可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在为新上的精密轴承生产线被“能评”卡住而上火。如今,在节能专家的建议下,整条生产线缩减了5个流程,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了34.3%。投产一年,就创造效益500万元,远远超出前期150万元的投入。没让他瞧上眼的小地方却省了大钱,这让周围企业羡慕不已。
金平说的“能评”,就是去年5月份市经委在全国率先制定的《大连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办法要求所有新建、技改和扩建类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都要实行合理用能审核制度,“能评”不过关就不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对大连莹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32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能评”,24个项目通过评估。通过评估的24个项目,评估后可提高能源利用率31%,达产后年节能1.6万吨标准煤。 市经委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能源审计的办法,对企业的能源消耗过程进行检验、检查、评价、分析,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能源管理水平和用能状况,查找原因、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技术改造方案。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我市首先对大连热电集团等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能源审计。这8家企业都在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之列,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总量的22%。通过能源审计,8家企业去年当年就节能18.19万吨标准煤,全部完成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任务量。
在众多高耗能企业中,还有些企业靠修修补补已经难以见效。对这些企业,我市加快了搬迁改造的进度。今年,包括大化集团、东北特钢、大连水泥厂在内的8户年耗能近200万吨标准煤、污染物排入占市区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正实施从城区内迁出。每个新厂建设都浸透着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预计8户企业全部搬迁改造到位后,可使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目前,我市已搬迁改造工业企业200余户,关闭高耗能企业40多户,淘汰耗能设备6000余台(套),节约能源880多万吨标准煤。如果用火车运送,这些煤能装满3700多列车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