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抓机遇重振兰州装备制造业雄风 |
2009-05-05 |
|
兰州,西北工业的重镇,全省装备制造业的中心之一。2007年装备制造业发展年全面启动,“十一五”兰州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标志着兰州工业经济在经历多年探索和实践后,重新定位转型,作为今后的产业主攻方向和结构调整突破口的装备制造业,大步迈向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装备制造经济脊梁
装备制造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以及综合国力的基础性产业。装备工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装备工业的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程度,即使在今天信息社会的时代,装备制造业依然不可替代。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18、19世纪以机器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是英国能够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关键因素,正是有了先进的机器制造业,才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的工厂、贸易大国和国际金融中心。美国即使今天已经进入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但依然是世界装备制造业第一强国,“制造业仍是美国的经济基础”,依然把“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作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中国五十余年的发展经验也证明,没有建国初装备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就没有当年的立国之本;没有当年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今天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化水平,没有当年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就没有今天向信息化发展的资本和基础。
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中央把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作为提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提出了清晰而完整的方针和目标,为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安全和国防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省委、省政府确立2007年为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年,制定了《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发出了以装备制造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号令。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进程出现了阶段性转型,现代化建设对装备制造业提出更高、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预测,“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国际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装备工业将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10年,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将达到6万亿元,生产规模由目前的世界第五位进入第三位,所有这些,都为兰州加快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振兴装备现实选择
兰州经济长期以来以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能源消耗水平高,污染排放大,综合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增长方式粗放,加快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势在必行。装备制造业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技术带动性强,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集技术资本密集和就业密集两方面的特点,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兰州是国家重要的石化设备、电机设备、通用设备、军工装备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曾经为国家石化工业发展和国防军工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经济重心的东移,优先发展轻工业,兰州装备制造一时落后。但是经过近五十多年发展,兰州沉淀了一批装备制造业产业资源,拥有兰石、真空设备厂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机械制造企业和长风、万里、飞控等军品制造、军民结合的装备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以及丰富的产业科技资源,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抓住当前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振兴兰州装备制造业,对加快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装备制造业,从完善规划政策和协调服务入手,成立了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小组,制定全市“十一五”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装备制造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重点、措施和政策,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宝生指出,要把装备制造业摆在兰州市工作的重点位置上,长期抓下去。只有走这条路,兰州的增长方式才能转过来,结构才能调过来,兰州的天才能变蓝。省长助理、市长张津梁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的一大优势产业,也是推进全面小康和建设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础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抓住国家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把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