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计划搁浅,重机巨无霸暂难现身,整合大势所趋 |
2009-05-05 |
|
日前,一则关于中国重型机床行业重量级企业即将进行重组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整个机床行业的高度关注。
据悉,初步拟订的重组方案,是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分别简称武重、齐重、齐二机、济二机)重组为一家前所未有、巨无霸型的中国重型机床集团公司。此次重组资金将来自国家开发银行,主要用于解决几个企业体制问题,国开行并不参与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然而,据记者从消息人士处得到的最新信息,该项重组方案实施并不顺利。目前,武重、济二机方面已经委婉地拒绝了此方案,而最有可能实施的齐重、齐二机重组也处于停滞状态。
重组陷入僵局
据了解,该项重组方案源于两年前国开行等的调研。该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国的一些重要制造业企业所采用的关键数控机床基本上是国外产品。由此国开行萌发了斥巨资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构想。
重型数控机床关系到航天航空、冶金、造船、军工等基础工业,产业地位极其重要,而在当时一些重型机床企业的生产形势并不乐观,有的甚至即将出售,所以,国开行选定重型机床行业作为优先扶持的重点。为此,国开行还成立了注资装备制造业联合工作组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不过一位行业内资深专家并不十分赞成把武重、齐重、齐二机、济二机重组为一家大型集团公司。该人士认为,具体操作模式应以国开行资金为支撑,给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扶持企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大集团运作模式。
目前,从重组的思路来看,似乎已经按照前一种模式进行,但情况还是有些复杂。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有关方面已经与武汉、济南方面进行了接触,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两家企业参与重组已经基本无望,原因是地方政府等持不同发展意向。
据悉,当前只有黑龙江省有关方面对齐重、齐二机的重组表示出了热情和支持。不过,黑龙江省有关部门提出的方案却与最初的设想有些出入,该省建议齐重、齐二机的重组由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重)来完成,而非此前的由两企业重组完成。这令有关各方感到十分突然,因为一重主要是生产轧制设备、大型容器设备、重型机械配件、大型铸锻件等重大成套技术装备,与重型机床行业性质不同,故很难互相重组。
另据了解,曾经关于齐重、齐二机重组还有另外一套方案,即由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介入进行重组。由于各方很难就此达成共识,至此重组方案陷入僵局。
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国开行工作组有关专家对某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所持的态度不能认同。他们认为,实际上就目前形势而言,中国重型机床行业绝非到了可以沾沾自喜的地步,整个行业仍面临很大竞争压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重型机床行业,除立式加工车床的关键设备可以满足自主生产外,其余重型机床的关键设备60%~70%仍需要进口。而有的重型机床制造厂家,机加设备数控化率只有可怜的3%~5%。此外,中国的重型机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十分分散,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很难形成合力。
此次重组的四家企业应该说是中国重型机床行业的代表企业,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企业规模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然而,据粗略统计,这四家企业的总资产加在一起也不超过35亿元,如此看来,中国的重型机床行业仍然处于孱弱状态。
中国重型机床行业进行重组是大势所趋,但重组方式仍然需要有所选择。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型机床分会秘书长翟巍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四家企业合为一家,这种重组方式显然欠妥。“跨地区的联合,应在自愿的基础上走以大为主的联合路线,如瓦房店重型机床厂与齐齐哈尔二机床厂联合。”
据翟巍介绍,最近几年,国内生产重型机床的厂家越来越多,尤其是数控龙门镗铣床,由于该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价值可观,所以导致一些从未涉足重型机床的厂家也纷纷上马,而且越做越大。如桂林机床厂、常州多棱机床厂、秦川机床厂、大河机床厂、长征机床厂等有的产品从规格、性能、技术水平都很雷同,且生产批量小,成本较高。他认为,如果从企业自身技术改造来讲,此举是值得鼓励的,但作为产品而言则很难在市场上形成气候。
实际上,之所以出现上述状况,与我国缺乏重型机床行业大型集团企业也有一定关系。由于没有大企业产品规模品牌影响力的威慑,以及一些重型机床企业缺少关键设备的自主知识产权,所以重型机床行业的进入相对较为容易。
据了解,随着重机市场的红火,原有的重型机床企业所接生产订单已经应接不暇,所以大量机床企业的进入,也从侧面暴露了重机企业产能不足的问题。
齐重齐二机重组最具条件
“在四家企业中,最应该而且最有必要的,就是齐重和齐二机的重组。”翟巍说,“如果这两个企业能够重组,那么中国将会出现最强大的重机企业,届时这个企业几乎可以生产重型机床领域的所有产品。”翟巍比较看好这两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