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生轮胎引关注,废旧轮胎将铺“消音马路” |
2009-05-05 |
|
6月21日《土作坊里造出“崭新”旧轮胎》的新闻调查刊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读者各抒己见发表看法。7月15日,记者再次暗访翻新轮胎土作坊发现,旧轮胎翻新买卖的生意依然红火。不过,环保部门已经规划让旧轮胎“走入”再生资源加工链条,既消音又耐磨的“消音沥青马路”就准备用废旧轮胎来铺设。 各方看法
政协委员呼吁制度
读者朱先生看到《土作坊里造出“崭新”旧轮胎》这篇新闻调查后,给市委宣传部投书,建议这篇新闻调查报道继续跟踪下去,宣传部有关领导也做出批示。
朱先生说,虽然报道涉及到了“顶着法规干黑活、揭秘加工过程、10倍暴利”等事实,但是对“如何处置、应当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还欠缺,他希望重大的新闻报道能提高全民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意识,为建设和谐沈阳、和谐社会做贡献。
沈阳市政协委员谢小京说,他也注意到了报道中提到的翻新轮胎现象。谢委员长期从事研究工作,业余时间更多关注与沈阳市民生活联系紧密的民生问题,对于长期存在于沈阳市区东部的轮胎收购翻新产业,他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谢委员认为,轮胎作为再生资源利用无可厚非,关键的问题在于需要有一个法规制度来规范,需要有一个行业标准共同执行,这样才能够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监管缺失
各种手续拖拉着办
一位不肯留下姓名的读者找到记者,他承认自己是一名翻新轮胎的加工者。他说目前开办一个“土作坊”加工点比较容易,而开办一个正规翻新轮胎的加工厂投入比较大,因此大多数加工者都采取了“先上船再买票”的办法,有的“土作坊”甚至连工商执照都没有。如果有执法部门找上门来的话,躲藏不掉的就拖拉着办理。
经过多方联络,记者查到再生轮胎的行业目前归口于沈阳市供销社管理。据供销社的再生办综合科介绍,申请加工再生轮胎的企业需要取得环评报告、质检报告后,才可以在再生办登记备案。据初步统计,目前登记备案加工再生轮胎的企业寥寥无几,目前在沈阳合法从事轮胎翻新的企业很少。
加工废旧轮胎的手没停下
7月15日,记者再次来到曾经明查暗访过的大东区东望街上,街头巷尾依旧堆满了废旧轮胎。沿着一条柏油小路向前步行可以看到,两侧的大院内堆积的废旧轮胎有增无减。继续向里走,半个月前记者采访过的那名浙江人,依然还在切割着胎体。看到有陌生人来,他马上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
经过简单的交谈,浙江人似乎想起记者来。于是,他继续一面忙碌着手中的工作,一面与记者聊天。浙江人说,前一段时间他们这儿的翻新轮胎买卖被曝光了,由于担心被查处,一些加工轮胎的作坊还关了几天门。
浙江人说,这种手工小作坊式翻新轮胎的技术,目前只有浙江地区的人掌握,他们都是老乡帮助老乡从南方过来的。目前在二台子从事轮胎收购、翻新再利用的作坊,几乎也都是来自浙江的人员。建立一个小作坊每年可以赚十几万块钱,有的已经在家中盖起了小楼房。浙江人说,现在的钱不好赚了,每年赚来的十几万块钱只能剩余十之二三,他们也搞不清楚都是哪些部门收取费用,总之,不交钱就会让他们关门。
记者询问有什么诀窍保证翻新修补的轮胎不出问题,浙江人说,他们就是依靠手艺吃饭的,如果总出问题就没有人来这里买了。一名正在挑选载重车轮胎的老板说,依照“行”内规则,翻新的轮胎保3个月。
拿旧轮胎来铺路
记者从沈阳市环保局固体废物处了解到,沈阳市环保局制定的“十一五”环境规划,设想用“废旧轮胎”铺路。
据固体废物处尹工程师介绍,沈阳每年产生60万个废旧轮胎。废旧轮胎通过加热分解后,可以提取出燃气、油、碳黑等,还可以综合利用,生产再生橡胶和硫化橡胶粉。其中的橡胶粉项目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具有环保、降低噪音、防滑功能好、路面寿命长等优点。
沈阳市环保局相关部门派人专程到广东、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由橡胶粉制成的橡胶沥青在南方城市已经得到应用。环保部门预测:沈阳也可以从事废旧轮胎回收利用项目,并且应用到城市道路上。
橡胶沥青、橡胶混凝土项目在沈阳市还处于规划阶段,该项目将在今年完成项目科研、立项和启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