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难过地震大关核电站安全警钟长鸣
2009-05-05
泄漏频现
  7月16日的地震让日本新县成为全球曝光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比其6.8级强震更让人关注的,是接二连三曝出核泄漏的柏崎刈羽核电站。
  这个日本最大的核电站,在地震中有四个核反应堆自动关闭,一处变压器发生火灾,一处机组泄漏出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液体。
  作为刈羽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在7月16日晚的新闻公报中说,有约1.2立方米微量放射性水泄漏,推定放射能量约6万贝克勒尔。
  而实际上,泄漏入海的废水中含有9万贝克勒尔辐射物,是其公布值的1.5倍。
  在核废水泄漏12个小时后得到通报的公众,纷纷指责东京电力公司迟报甚至瞒报信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在7月17日批评说:“核电站只有取得公众的信任才能运营。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应当全面、迅速地公之于众。他们应该深刻反省这起事故。”
  7月18日,风口浪尖上的东京电力公司承认低估了泄漏废水辐射物含量,它发表声明并道歉说,“我们在计算流入海中的废水辐射物含量时犯了一个错误”。
  除了废水泄漏,地震还导致约100只装有微量放射性废弃物的罐子倒翻在地,几个封盖脱落。另外,有放射性物质泄漏至部分地面、空气和一主排气筒中。
  随后的检修,还排查出刈羽核电站震后出现的50处故障,涉及排气管、变压器、水泵、消防设施等多处重要部位。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席巴拉迪也在7月18日呼吁,日本应对泄漏情况进行透明、彻底的调查。
  并非“核事故”
  事件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将派国际专家队伍和日本政府一同对事故展开调查,并总结必要的教训”。
  应本报要求,世界上最大的核电业主———法国电力公司也迅速做出回应。
  在7月20日发给本报记者的邮件中,法电相关负责人就法国本土核设施的抗震安全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表述:“法国电力公司重申它对其拥有的核设施的安全要求是持久的、完全的、绝对的;
  法电的核电站的设计使其有抵御厂址地区1000年来所记录的最强地震的两倍的抗震能力;
  法电对其核设施进行常规性监控,并经常性地在运营管理中采用最新技术进步成果,利用经验反馈;
  这些不间断的检查都在法国核安全当局的监督之下进行。法国核安全局对法国电力公司全部的核电设施每年实施超过450次的安全检查。”
  7月24日,我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也发布题为《日本新强烈地震核电站安全停堆》的消息。这则来自国家核应急办、由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做出的综述,称“刈羽核电站实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远远低于日本国家安全标准限值”。
  综述还表示,虽然地震引发了多起事件,“但是未对核反应堆造成任何安全风险,核电站多道安全屏障发挥了作用,未对公众及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这一系列事件只能称为核电站安全事件,不能称为‘核事故’。”


  “震波”犹在
  目前,刈羽核电站已经停止运转。日本也同意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电站的调查。在此前东京电力公司公布的柏崎刈羽核电站受损情况中,反应堆、汽轮机厂房结构或主要部件并未列为受损。
  “我相信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介入下,日本核电站会很快恢复正常的。”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核电专家吴惠全日前对记者表示。
  但各种对日本核电站“抗震等级”的质疑声却日甚一日。
  我国国家核应急办提供的资料信息显示,此次里氏6.8级的地震强度超过了核电站的安全设计基准6.5级,地震波位移加速度680gal也超过了安全设计基准规定的273gal的两倍多。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