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移 |
2009-05-05 |
|
“中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移
康奈在俄启动境外合作区关税平均下降五成
在国内产能过剩和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夹缝中,中国制造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作为商务部首批重点支持并推出的境外合作区项目之一,我国民营企业康奈集团打造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初级总体规划设计8月6日宣告完成,也预示着“中国制造”开始向“世界制造”转移。
境外合作区在俄启动“目前,‘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粗具规模,已经达到企业入驻的条件”,8月6日,康奈集团副总裁郑莱莉率高层与俄罗斯海参崴乌苏里斯克市政府高层会晤时表示,目前合作区已有国内6家企业入驻,包括四家鞋企、一家木材加工厂和一个家具厂。
作为去年8月经商务部批准建设的我国在俄设立的首个经贸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规划面积228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建设期5年,分三期建设。“一期总投资8亿元,到明年8月将引进18家企业入园,包括家具、木材加工、服装、建材、电子生产企业等。”康奈集团总经理钟普明介绍。
据了解,该合作区是由康奈集团与东宁吉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组建,后者是享有一般贸易权和对毗邻国家开展边境小额贸易权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在俄有很强的人脉关系。
温州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外经处处长夏林红介绍,合作区是我国通往远东、日本海的重要通道,离我国东宁口岸仅53公里,火车直达我国绥芬河市。目前,俄罗斯联邦政府将投资40亿美元对海参崴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改造。面临这样的机遇,进驻乌市自然也就成为中国企业快速占领俄罗斯市场的一条捷径。
乌市杜马主席鲁季告诉记者,近年来到乌市投资的外来资本成倍增长,而中国的合作区是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
关税平均下降五成
记者在园区已进驻的鑫尔泰鞋厂发现,这里堆满了鞋帮、鞋面等各种半成品,其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以正规通关计算,一双半成品鞋出口关税为5%%,而成品鞋的关税则达到了15%%。
“一直以来,欧盟、俄罗斯、乌克兰是中国鞋出口的三大市场,去年欧盟对中国鞋征收接近16.5%%的高额关税”,钟普明向记者介绍,半成品的鞋子进入园区完成组装后,就可以标为“俄罗斯制造”,然后销往购买力极强的俄罗斯以至欧盟市场,根本不需要担心“灰色清关”以及贸易壁垒问题。以鞋为例,关税最起码减少70%%,而入园其他各企业平均关税要减少50%%。更为重要的是,从今年4月1日起,俄罗斯执行禁售令,大量的不规范中俄交易市场被取缔,正规运作的园区就成了俄该法令的最大受益者,“目前园区的鞋企每双鞋子销售价上涨100卢布,企业净利最起码多进账1000万元人民币”,郑莱莉透露,下一步康奈也将在这里设立自己的鞋加工厂。
中资企业海外集体投资
作为商务部首批境外合作区项目的一部分,共有60多家企业参与投标,8家企业中标,到目前为止6家获得验收,除俄罗斯合作区外,还包括海尔在巴基斯坦,华立集团在泰国的经贸合作区等。
钟普明介绍,国家重点支持的合作区实施企业可以是单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的联合体,将享受两国政府资金、土地等多项优惠政策,而对于进入俄罗斯合作区的企业,该园区将负责办理一切相关手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