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控机床:“用”与“造”必须加强合作 |
2009-05-05 |
|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于成廷 当前,我国机床工具工业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建立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提出,“十一五”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都为机床工具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宏观环境。因此,我们机床工具工业上下游企业一定要抓住难得机遇,加强合作,齐心协力推动事业向前发展。 我国机床工具工业近两年得到快速发展,但就整体评估,仍处于提升和进步过程中。就目前而言,我国数控机床工业和国外同业相比,在智能化、精密制造、功能部件三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 数字化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机床性能特别是智能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精密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机床结构设计发生很大变化。同时,随着主机发展客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功能部件也在品种、规格、水平和单元技术等方面获得很大进步。整机要求高速,要求传动精度提高,所以功能部件也要有相应变化。品种规格系列化的快速发展,使用户或主机厂有充分条件对功能部件进行选择。 要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水平,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强制造部门与使用部门的密切合作。加强这种合作要在下面三个层次上下功夫。 ———要更新合作理念 在这一问题上,制造厂的责任更大些。我们制造厂这两年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沈阳机床集团A计划和B计划行动实施以来,行业在服务理念上有了新突破,在行动上有了大跨越,对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大连机床集团、济南二机床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北京一机床厂等许多骨干企业也都纷纷采取措施,给用户塑造了更好的新形象。更新合作理念,制造厂首先要解决服务观念问题,这也需要使用单位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以下事情。 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前期投入,没有前沿技术储备,就只会始终停留在跟踪型发展模式上。从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机床工具工业,发展数控机床产业的高度看,要实现由跟踪型向创新型转变,就必须要有前沿技术研发的投入,必须做好行业的技术储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储备必须做到使用和制造的密切结合,这也是“十一五”期间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数控机床重大专项的重要内容。 一是加强培训。培训能让用户充分了解机床性能,并能对使用中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这是一项重要措施,可把质量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现在国内机床制造企业对用户的培训还不够系统和完善,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供需双方要密切配合,认真解决培训问题,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交货之前。 二是认真做好机床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特别要解决好首件加工问题。买机床是为了使用,卖机床是为了给用户创造价值,买卖双方要密切配合,把首批产品加工问题解决好,保证机床顺利投产。在此基础上要提高机床的使用性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如充分利用现有软件,根据用户要求合作开发新的应用软件等。 三是解决好贴身服务问题。沈阳机床集团B计划执行一年多来最深刻的体会是贴身服务,赢得了197台15000多万元的订单。贴身服务的另一层含义是用户积极配合制造厂把问题尽快解决。机床企业要把出现的问题解决好,稳定一批用户成为固定服务对象,赢得回头客。B计划行动后许多被服务对象表示再买还是要买沈阳制造的,取得了贴身服务的回报。 更新合作理念,制造厂是主导方面,使用单位也要积极配合。供需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合作伙伴。更新合作理念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动到主动。 ———要发展深层次合作 要真正解决棘手问题,就必须有用户的参与,在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用户的作用,体现用户的价值。这也要共同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有问题的产品更要尽快解决。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用户对产品的意见建议是改进产品的重要依据。制造厂必须重视这一点,认真进行对用户的访问。今年年初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组织十几名技术专家、业务骨干分三路走访了29家重点用户,整理出30多项问题,并全部及时向主机厂做了反馈,要求他们上门服务,解决问题。目前,这一工作正进一步深入,国家相关部门和协会也积极组织参与,正在广泛征求重点行业重点用户对使用国产设备的意见和要求。 二是从项目开始就请用户前期介入,参与产品设计方案的制订。让用户参与新产品的方案制订,对设计方案做评审,这是沈阳机床集团在服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户参与并充分发表意见的产品,在交货和使用过程中往往都非常顺利。所以产需之间要从产品开发开始就合作,参与设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