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如何破解石油替代能源产业化难题?
2009-05-05
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是当前国家大力倡导的能源发展方向。那么,石油替代能源产业化究竟路在何方?近日,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

煤制油产业化指日可待

中国煤炭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液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李克健说:“煤制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生产出的油制品都是清洁燃料,含硫量和含氮量都只有目前油制品的千分之几,质量远远优于现有的油制品。”从经济层面计算,3―4吨煤可以生产1吨油,就目前国际石油价格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经济效益可行。

目前,神华煤制油项目所涉及的工艺技术问题和重大技术方案均已落实,正在建设世界首座煤直接液化示范厂,预计今年底将建成并试运行。年产800万吨石油的宁夏煤炭间接液化项目也已经进入科研论证阶段,这是继神华集团之后,国家批准启动的第二个大型煤制油项目。另外,煤制油已经被山西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并计划在今后5―10年内,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基合成油为核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山东兖矿集团也在贵州省开发建设百万吨级煤炭液化基地。李克健认为,煤制油产业化指日可待。

生物油产业化需大规模就地转化纤维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质洁净能源实验室的郭庆祥教授介绍,他们运用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原料进行热解液化和再加工,可转化为生物油,用于汽车燃料等领域。目前,这项成果已经比较成熟,推向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解决规模化和原料就地转化的问题。据了解,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谷壳等就有7亿多吨,每吨秸杆200―300元,1吨秸杆可以转化成0.5吨生物油,按照生物油热值相当于柴油的40%计算,生物油的经济价值远远优于柴油。郭庆祥指出,生物油用作车用燃料前必须经过一系列转化处理,实验室目前已具备将生物油转化成汽、柴油和甲醇的能力,合作企业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制备的中试阶段,如能大规模就地转化纤维素,生物油产业化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展开。

甲醇燃料推广需完整的产、运、销、储系统

清华大学学者邱显清认为,甲醇燃料的快速发展和推行,必须取得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制定甲醇燃料产品及使用标准,在甲醇燃料产品的价格、税收、投资以及甲醇汽车生产、销售等方面采取必要的优惠措施。此外,大面积推广使用甲醇燃料,还需要政府建设一个完整的产、运、销、储系统,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建立甲醇燃料的销售网络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赵瑞兰对甲醇燃料的市场前景表示肯定。她介绍,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污染远远低于汽油。从生产上看,制备甲醇所用的是发电领域不涉及的高硫煤,燃料成本每吨约为800-l000元,如果进一步扩大生产,成本还可以降低,与汽油相比,极具市场竞争力。


乙醇燃料产业化依靠非农作物规模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认为,用粮食生产乙醇不是长远之计,用非农作物制乙醇必须进行规模化种植,解决好农产品季节性及原料分散同连续性、大规模生产的矛盾。

他认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可耕地面积还在以每年3%的速度递减,我国的粮食不会过剩。再者,生产乙醇要用相当数量的煤,每生产1吨甲醇成本大概要5000元,经济上也不划算。
用秸秆制酒精目前还待拷问,倪维斗的观点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徐旭常不谋而合。徐旭常说,用纤维制酒精的技术尚未成熟,尤其是在中国小农经济的条件下,大规模地收集、储运秸杆并不现实,运输也有难度。此外,他们指出,如果能充分利用盐碱地、荒滩地等不适合种粮食的土地资源,来种植耐旱、高产的非粮作物,将大大减少乙醇燃料的成本。

二甲醚产业化须尽快建立完善产业链

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二甲醚城市客车”使用二甲醚为燃料,行驶时完全不冒黑烟,噪声小。负责该项目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教授认为,二甲醚客车将是目前最快进入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

黄震介绍,二甲醚是一种无毒含氧燃料,常温下在五个大气压下液化,易于储存与输运。二甲醚能从煤、煤层气、天然气、生物质等多种资源中制取。用二甲醚替代石油,将有效解决我国油品短缺矛盾和能源安全问题。二甲醚的另一个好处是无毒,对环境友好。检测表明,二甲醚客车排放远优于欧Ⅲ排放限值,碳烟排放为零,彻底解决了城市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


黄震指出,我国二甲醚燃料发动机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进入产业化阶段,尽快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他也强调,只有燃料生产者和汽车生产商具备同步走的市场生产能力,方能顺利推动二甲醚汽车产业化。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