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风电开发热潮亟须冷思考 |
2009-05-05 |
|
在地域广袤的内蒙古,“灾难风”已成为得天独厚的资源。据国家气象研究院公布的测算结果,全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33亿千瓦时,其中内蒙古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1.01亿千瓦时,占全国40%,居全国首位。目前,超过200家的企业已经或准备进军内蒙古开发风电产业,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遍布整个内蒙古的风电场正在规划、设计、建设的热潮中。业内人士提醒:内蒙古风电开发的热潮亟须冷思考。
“风起云涌”的风电项目
内蒙古风能可利用面积占全区总面积80%左右,而且具有分布范围广、品位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的优点,加之内蒙古享受国家多项政策扶持,征地费用低廉,在内蒙古发展风电优势明显。
截至2005年末,全区大型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7万千瓦,新开工建设的风电项目装机容量为96.21万千瓦。目前,内蒙古已把建设国家级风电基地纳入“十一五”风电发展规划中,计划投产500万千瓦风力发电设施,到2010年全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517万千瓦,达到全区电力总装机的7.5%。但是,自去年以来,内蒙古涌起风电建设热潮,仅从已经崭露头角的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等地的风电开发看,大有超越“十一五”517万千瓦既定目标之势。
赤峰市已与大唐公司签订百万千瓦风电场建设开发协议。该市计划到2010年完成重点开发建设8个大型1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150万千瓦。
在锡林郭勒盟西乌旗,包括世界上最大风力发电公司之一的爱尔兰安粹公司在内的4家内外资企业进驻该区域,与当地政府签署开发风电协议,现已相继建起风塔开始测风。锡林浩特市与阿巴嘎旗交界的灰腾梁地区,一个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大型风电项目,有10余家国内外企业正参与投标。该盟今年要建的风电项目还有14家公司的风电建设项目,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0万千瓦,总投资预计超过100亿元。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乌兰察布市,拥有600多平方公里的有效风场面积。今年开工建设的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6.21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53.41万千瓦。察右中旗辉腾锡勒风电场已达6.85万千瓦规模,现已成为全自治区最大的风力发电场,居全国第2位。在建的世界级大型风电场,规划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被国家列为持续开发建设的国家重点风力发电场。该市下辖的7个旗县与国内外21家公司签约风电建设项目22个,总装机容量1100万千瓦,总投资892亿元。此外,内蒙古东部区呼伦贝尔市总投资80亿元的新右旗国华风电厂一期工程,西部的巴彦淖尔市装机容量为30万千瓦的乌拉特后旗风电厂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
隐藏着诸多制约瓶颈
政策支持是内蒙古,包括其它一些省区当前风电投资热的“坚强后盾”。
《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指出,允许多种投资主体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也指出,“十一五”期末,全国要完成5000万千瓦的风能资源详细测量、评价和建设规划;建立国家风电设备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和用于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试验测试的公共技术平台。电监会还公布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不仅不需要参与上网竞价,而且还将在并网时享受优先调度权和电量被全额收购的优惠。
内蒙古“风景这边独好”,吸引了众多投资商前来。但有专家警告,风电产业表面的繁荣下仍隐藏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国内风电设备生产技术落后等诸多制约瓶颈。 一方面,风电价格是影响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风电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来确定。内蒙古风电的平均上网电价在2005年约为0.5元左右,每千瓦时仍高出火电价格约0.2元,而风电高于火电的电价差需在蒙西电网内平摊,内蒙古发展清洁能源风电产业给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发电设备国产化水平较低,阻碍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国内风电设备基本被进口设备垄断,国际上成为主流机型的兆瓦级机组在我国尚处于研制阶段。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的70%左右依赖进口,致使发电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配套电网建设滞后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潜在危机。
有业内人士表示,要在电网建设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建一个规模风电场,需要配套电网工程项目。而建设500千伏的输电线路,平均每100公里就需要3.5亿元,如此巨大的电网投资对于风电场投资者来讲,显然不太现实。如何解决风电场的并网标准,在风电入网量很难确切预计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电网安全等,都是现阶段业界论证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必须直面的难题。
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内蒙古风电能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我国风电长期以来无利可图,这关键在于外部环境。风能开发利用项目初期投入成本巨大且电价昂贵,不利于竞争,因此在产业起步阶段,政府扶持是世界各国发展风电通行的做法。
降低能耗、发展新能源、建立多方的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