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起轻率认定原因的车祸所引发的“中国制造”质量风波现在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8月10日,身处“问题轮胎”事件中心的Foreign tire sales inc.(外国轮胎销售公司,简称FTS)称将把召回数量降至约25.5万只轮胎,此前,这家美国轮胎进口商指责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要为一年前的一起车祸负“质量”上的责任,因而曾把多达45万只中策制造的轮胎划入召回范围。
去年8月的一天,一辆载有四位乘客的厢式货车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476公路上突然失控并撞车,两位乘客因此身亡,另外两人受伤,其中一位严重脑创伤。事故原因最初被认为是中策生产的其中一个钢丝带束子午线轮胎胎面从胎体脱离。类似问题曾在2000年导致凡世通轮胎公司(Firestone Inc.)大规模召回产品。
事隔10个月后,车祸死者遗产管理人和伤者将中策及FTS等9名被告一起告上法庭。不仅如此,中策亦成为波及更广泛的一场风波的“被告”之一——西方舆论指责说,“中国制造”正在成为一系列“问题产品”(从宠物食品、水产品到玩具、牙膏等)的“警示标签”, 种种不利消息让中国产品似乎染上了难以摆脱的形象:它们不仅廉价,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今年5月4日,FTS又向美国新泽西州地方法院起诉中策,指责这家中国公司违反合约、进行欺诈、违反与FTS的独家协议以及不讲信誉。FTS称中策所生产的六个规格、45万条轻卡子午线轮胎由于没有使用包边胶因而存在缺次和安全隐患,并抱怨说中策更改了这一关键的安全技术,但并未事前通知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这样的“缺席审判”,中策选择沉默。这家跃居世界轮胎行业第14名的中国第二大轮胎制造商,2006年销售收入为75.9亿元,今年上半年亦比去年同期增长35.42%,是中国该行业内第一家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的企业。这家此前一直其名不扬的公司还计划在2010年前让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跻身世界轮胎行业十强。
直到8月3日,中策总经理沈金荣才首次选择对媒体开口,“中策很不幸地扮演了无辜受害者的角色。”他告诉《环球企业家》。与市场想象的不同,这家宾夕法尼亚车祸的被告公司并没有因此次风波而受到严重打击,今年上半年中策海外销售收入达2.19亿美元,与去年全年3.34亿美元出口额相比已完成2/3。事实上,FTS后来的态度也发生转变,称不能确认是轮胎问题导致车祸的发生。
但这起事件一开始就被西方媒体与不断曝光的其它中国制造的不合格产品联系起来,迅速升级为中国与多个国家之间新贸易争端的“灰色话题”,并亦被演变为“中国威胁论”的另一个版本。但事实上,中国并不是处处都位于“黑名单”上的头一个位置,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至今一年里拒绝入境的食品货柜名单里,印度和墨西哥还排在中国前面,稍后一些位置上甚至还有欧洲的丹麦和意大利。 人们无法证明中国产品比其它地方的产品更加危险。就最近发生的美泰公司(Mattel)旗下子公司Fisher-Price召回由中国生产的96.7万件玩具而言,这一事实只不过反映了中国制造商在美国玩具市场上的压倒性主导地位。
正如经济学家所分析的那样,虽然近期大量曝光的中国产品安全问题会损害相关商品的出口,但不大可能对中国外贸全局造成显著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进口商难以迅速找到能替代中国的供应源。受召回事件影响的多数是食品和玩具等价值相对偏低的商品种类,据中国海关部门的统计,食品和农产品出口额仅占上半年中国出口总额的2.7%。玩具和游戏用具的比重也仅有1.9%。
大事件
2006年5月的一天,理查德·库斯金(Richard Kuskin)坐在黑暗邋遢的地下室办公室里,电话响了。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位经销商说,这里有一辆救护车出了事,原因是轮胎脱离胎面而导致汽车失控。而“肇事”轮胎正是来自于库斯金的FTS公司所经销的中策产品,不过所幸没有人受伤。但是,库斯金回忆说,这起事故还是让他产生了某种恐惧,就像是给他的一个红色警报。几个月后,他对他的中方合作伙伴中策抱怨说,后者擅自变更了生产规格,但却没有通知他,以致于他无法区分到底哪些轮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挂上电话后,库斯金叫来了一位工程师,让其去新墨西哥州检查一下轮胎碎片,而后他又找来产品责任律师商讨召回的可能性。但他亦明白,巨大的召回代价将毁了他拥有的这个有13个雇员、去年卖了70万只轮胎的公司;他也知道,让中策付这些召回费用是困难的,因为中国公司没有法律上的义务来执行美国的召回制度,中策随后亦否认这些轮胎有问题。“那天晚上我没有睡好。”他回忆说。
无数个夜晚就这样在失眠中过去了,直到宾夕法尼亚州车祸的发生。
FTS强调,中策轮胎安全隐患可能在于在轮胎钢丝带束之间没有加入六毫米的橡胶层,因此导致出事车辆的轮胎胎面从胎体脱落。但中国橡胶轮胎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马良清告诉《环球企业家》,有无胶边结构和胶边厚薄并不是决定轮胎质量缺陷最核心的要素,每个厂家的轮胎的结构、宽度和内部结构均不相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