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上汽参股上柴尘埃即将落定
2009-05-05
在经历了利润下滑和高层变动之后,舆论又一次把上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推到风口浪尖。
  8月10日,在公司股票接连两天以涨停报收后,深陷上汽集团参股传闻之中的上柴股份(600841)发股票停牌公告,称“为了抑制恶意炒作,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公司将在合作事项明朗后复牌。
  当天下午的上海汽车临时股东大会上,上汽董事长胡茂元首次对外界盛传的上汽与上柴合作事宜表态,称上汽集团的确与上柴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过接触,讨论上柴与上汽是否可以产品互补的问题,但所有事宜均在探讨中,目前没有形成任何协议。
  胡茂元解释说,上汽股份将来要发展自主品牌商用车,而上柴的部分产品恰好是为商用车服务,且由于发动机业务单一,受到没有整车业务的很大限制,所以双方可以探讨有无将来在产品互补方股票的可能性。


  并非空穴来风
  上柴股份是中国内燃机行业技术领先者。拥有五大系列、300多个变型产品的完整产品结构。
  上柴股份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上柴一直希望能与整车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目前的市场股票下,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已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早在2000年,上柴就已经请国际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路径把脉,最终结论是与整车厂整合更适合企业发展。
  大约在2002年前后,上柴曾经和上汽进行过接洽,希望通过引进上汽的资本并参与上汽集团的商用车项目。但是因为在出价和控制权问题上谈不拢,双方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2006年初,上柴又一度寻求与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合作。但在一系列谈判后不了了之。
  一位在柴油机行业工作多年的人士认为,虽然上柴股份在发动机整体研发能力上较强,但在产业链上太孤独,无法与下游产业达成联动,导致市场越做越小。
  “下游整车厂越来越倾向于建立自己的发动机配套体系或者与合作伙伴联合。”
  让上柴股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是北汽福田。其曾经是上柴股份最主要的下游企业之一,但随着国际著名的商用车企业戴姆勒-奔驰和北汽福田的合作并入股,北汽福田已经越来越多地采购戴姆勒-奔驰的发动机。


  上柴想要什么
  如果上柴并入上汽“版图”,它能获得什么?
  首先是资金和营销管理经验的“注入”。作为内燃机行业的重要成员,上柴在技术研发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05年还率先成立了上柴动力工程研究院,并与股票西南研究院等国外机构合作开发新一代发动机产品;但在资金和管理方面,上柴的控股股东———上海电气集团由于其主营业务并不是汽车,因此在这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一旦加入专营汽车板块、财力雄厚,并有着从合资外方那里吸取来的丰富营销管理经验的上汽集团,上柴便有望获得资金、经验甚至专业人才的“注入”。  其次是配套优势。一旦进入上汽,首先影响的就将是产业链的下游。继续保持甚至强化与现有主机厂(如福田欧曼等)的战略合作是必须的,但上柴同时还将拥有以前作为独立发动机企业身份所不可企及的稳固的配套关系。
  从现在上汽控制的商用车企业来看,为微型商用车老大———上汽通用五菱配套肯定是不现实的,而很有可能的就是上汽集团旗下的其他3家企业:上海申沃、上汽汇众和上汽依维柯红岩。尽管目前申沃和汇众的销量仅能以千辆来计算,但在未来的几年内,总量很可能达到数万辆之多,再加上一部分为上汽依维柯红岩配套的份额,上柴将来的市场潜力相当巨大。


  上汽意欲何为
  进入2007年,上汽迈入商用车行业的步伐明显急切了。年初,上汽商用车事业部成立;6月,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和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有限公司同时挂牌成立;7月,上汽与国内轻型商用车重要基地———跃进集团达成合作意向书;8月,业内传出上汽欲参股上柴的消息。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