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降低因素分析 |
2009-05-05 |
|
造纸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具有排放量大、色度高、化学需氧量高,废水中纤维悬浮物多等特点;美国将造纸废水列为六大公害之一。因此,研究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废水排放强度是指每万元工业增加值(1990年不变价)的废水排放量,是衡量随工业增长而带来的环境变化的指标,本课题以废水排放强度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近年来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1 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变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治理造纸工业废水排放的效果显著。从1991年到2004年,造纸工业工业增加值(以1990年不变价计)和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是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却呈现递减趋势。
2 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强度降低的环境保护因素
20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水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基础法律、法规;同时,在这些基础法律、法规精神的指导下,又出台或修订了《水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专项法律、法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精神,出台了许多与之配套的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政府通过出台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呈现递减趋势的主导原因之一。
2.1 基础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2.1.1 《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1988年7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20O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水法》。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颁布了相应的地方性条例、办法。贯彻国家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精神。其中,山西、河北等6个省颁布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条例》;北京、重庆等4个省市颁布实施了《城市节约用水条例》;天津、上海等23个省市区颁布实施了《水法》执行办法。《水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我国开始逐步推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同时,以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把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放在首要位置,促进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造纸工业需水量大,《水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各企业改变了传统用水观念,促使其不断采用白水回用技术、生产过程中浓技术、备料洗涤水循环技术等各种节水工艺和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耗水量;同时向发展产值高、耗水少的产品发展。如上海泛亚潜力公司以100%废纸为原料生产高质量新闻纸,吨纸(包括废纸制浆)耗水量仅为20m3,处理后废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天津武清万利公司利用100%废箱纸板为原料L3J 3,生产高强瓦楞原纸,吨纸(包括废纸制浆)耗水量仅为7 10 m3等。 2.1.2 《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环境保护法》思想的指引下,发布了多项地方规章,其中专门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的就有22个。《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促使工业企业开始推行清洁生产,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工业污染的排放;并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和加快技术改造来淘汰那些污染严重,能耗、物耗高的工艺和设备。中国造纸工业在这些法律、法规的背景下,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同时取缔了大部分年产5000 t以下的造纸厂;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了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我国造纸行业是首先采用清洁生产的行业之一,已有3批清洁生产试点通过审核,许多企业纷纷主动实施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如山东华泰纸业集团引进流程紧凑、运转稳定、工作环境清洁、节水、节电、降污的草浆封闭筛选系统;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已通过ISO 14001认证等。 2.2 专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
1984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又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正。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条例、办法等。《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我国开始逐步推行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对工业污水的排放实行浓度和总量控制。同时,《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造纸企业实施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指明了方向。
中国造纸工业在这些法律、法规的背景下,不断地提高化学制浆污染物厂内治理水平,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治理整顿,淘汰了一批工艺技术落后、装备陈旧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