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校热的效果如何,培养出来的技工能不能独当一面?”
随着波及全国的“技工荒”和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回炉”上技校已不再是新鲜事。据报道,2006年哈尔滨市80多所职业技术学校共招生2.7万多人,比去年增加了近7000人。当时张贴通知宣布招生工作结束后,仍不断有家长找上门来。 近几年,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高水平技工的需求量大增。同时,国家从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技校办学很多政策优惠,这是技校热的主要原因。但是,技校热的效果如何,培养出来的技工能不能独当一面? 而从许多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经过培训的技工技能与实际应用能力不符。仔细探究技校热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培养出来的技工名实难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技校教学手段落后。大多学校规模小、硬件差,有的学校只有三四亩地,一年能接纳的学生也只有100多人。一些学校的实习设备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学生毕业后既不会操作数控机床也不会做模具,有些需要使用计算机制图,由于教学设备缺乏无法进行,只能是纸上谈兵,还需要企业进行二次培训才能上岗。 另一方面,技校教师短缺,师资力量不足,职业培训市场比较混乱。一些学校只顾忙着抓招生,搞创收,根本不具备师资条件,不少教师属于典型的“南郭先生”,对所教的课程一知半解,硬是“打肿脸充胖子”,打着“培养高级技工”的牌子,办起了各种各样的热门专业,其教学培训质量可想而知。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最短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即使一般的培训也常需要5~6个月时间,而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一个学习历练的过程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级技工。 要真正使技校热不被“低质量”冷下来,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市场等多方联动,共同规范技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首先,国家要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要适应产业升级和人才需求,在国家重点高级技工学校中选择师资、设备、技术等优势专业作为培训基地,开发教材、题库、等级标准,使其成为先进的职业培训示范窗口。 其次,要保证参培人员学习质量,可以实行末尾淘汰机制,同时完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成绩好的毕业生推荐给企业,而达不到要求的毕业生应进行再培训,同时要注重培养参培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三,学校要注重产教结合。如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实行参培人员每周在企业实习4天,在学校只学习2天的做法,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技校学生的动手能力。 另外,政府、企业部门要尽力为学校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引导和扶持更多的民办技校,以使职业学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真正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