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器机械产业是我省九大产业之一,包括机械工业和家用电器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分机械和家用电器两部分分别由两个部门完成)。机械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作用强等特点。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发展机械工业、装备制造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新世纪战略产业、主导产业的重要举措。根据省委常委会议关于将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成行业规划并制订相关政策的决定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编制《广东省机械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一)总量规模较大,部分行业居全国前列。2003年我省机械工业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998家,工业总产值194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占全国同行业的18%,总量居全国第二(江苏省第一)。近年来我省机械工业总体上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产品出口也一直保持较高比重。电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线电缆、塑料加工机械、食品机械、模具、文化办公机械等行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
(二)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形成以广州、深圳和佛山为重点的机械装备工业核心区。我省机械工业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和佛山为中心,辐射珠江三角洲,带动东西两翼和山区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外资特别是港澳台资的进入,促进了近年来我省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我省机械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值在行业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60%)。外资和港澳台资本的进入,为我省机械工业带来了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工艺装备和管理理念,促进了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品,如注塑机、压铸机、发电设备(低功率)、低压电器、电机、文化办公机械以及其他中小型工业专用设备等,促进了我省机械工业总量领先,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
(四)发展后劲不足,新产品开发待加强。近年我省机械工业平均增长速度较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低,工业增加值率、人均创利润、销售利润率、单位总资产产出利润和单位工资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五项指标均排在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之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重大装备、成套装备开发能力较弱,在新产品开发方面投入相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产投入力度弱于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影响发展后劲。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世界机械工业发展趋势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现代化的基础和经济实力的集中表现,也是实现军事现代化和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因此,尽管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向以服务业为重心的后工业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方向发展,但仍然高度重视机械工业的发展,其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地位依然牢固,美国、日本、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机械工业,包括这三大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积极采取对策,重塑机械工业以迎接世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当今世界机械工业的发展呈现全球化、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产品高技术化的趋势。一是全球化战略已成为机械工业跨国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首选战略,跨国公司为克服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和产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困难,加快了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纷纷将重心转向国外,掀起了新的兼并浪潮,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化生产使得垄断性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市场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例如在电力设备领域,世界前三大公司控制了全球大型电力设备市场的70%;各大跨国公司在不断联合重组,扩张竞争实力的同时,纷纷收缩战线,剥离非主营业务,以精干主业,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个性化、多样化市场适应能力;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前提和条件,生产高水平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中场产业"快速发展,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集群化趋势不断增强,同种产业或相关产业的制造企业在同一区域有机地集聚,通过不断创新而赢得竞争优势,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机械工业正向信息化方向迈进,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速了机械工业全球化的进程,并正在改变机械工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
四是服务个性化,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的用户要求,先进的制造企业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信息,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敏及柔性化生产。
五是产品高技术化,先进的机械工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相关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先进的发电和输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和新型生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