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对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五金专业展会,有千年五金产业历史,昔日曾是我国最大规模的五金集散地的重庆大足五金企业,被区区1万元的参展费用门槛挡在了门外,面对这样大型的展会,重庆大足却只有翔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一家企业报名参加,在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据时代信报报道,上世纪90年代中期,重庆大足曾与浙江永康、广东阳江被并誉为“中国三大五金之乡”。一句“东有永康阳江,西有重庆大足”便生动描绘出当时大足小五金产业的风光。
但据2006年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最新排名显示,重庆大足龙水五金产业的全国排名,已经从“三大乡”的第一名,滑到了“五朵金花”之末位。2007年最新排名是:永康、阳江、邵东、淋溢、大足。
知耻而后勇。早已褪尽了往日光环的大足五金业,能否卧薪尝胆、奋起直追,重现往日的辉煌?
中国五金博览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五金行业的一个行情观察哨。
9月26日至28日,第12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将在浙江永康市举行,这次展会吸引了全国五金行业的极大关注。面对这样大型的展会,重庆大足却只有翔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一家企业报名参加。
9月26日,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罗辉伦在接受《时代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到永康参展的费用需要万元以上,这笔费用对于目前规模尚小的大足五金企业而言,显得多少有些沉重,由于不愿意出这样一笔费用,所以今年大足五金行业的老大们,选择了集体弃权”。
就这样,区区1万元的展位门槛,将大足———这个曾经有“中国五金之都”之称的500多家小五金企业,悉数挡在了这个被誉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五金专业展会门外!
长不大的五金小作坊
9月18日,在大足县万古刀剪厂,记者看到足有1000多平方米的偌大厂房里,只有十几个着装各异的员工在工作,还有一些小孩在车间里奔跑玩耍。
据厂长高正林介绍,万古刀剪厂目前共有30多个员工。有些员工平时家里没人带小孩,就把小孩也带进了工厂。为提高效益,今年厂里花近2万元购进了两台自动磨刀机械和一台可以用电脑操控的商标激光打印机。但对于电脑操作,就连他本人,目前也是一窍不通。
高正林办公室的墙上,展示着该厂的各类剪刀,其产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销往农村的传统铁剪刀,一类是不锈钢剪刀。所有的款式都是上个世纪的老面孔。
“缺乏资金是个大问题,”高正林叹息说,开发新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规模太小,融资困难,很难开发新的产品。
据了解,2005年,在大足龙水镇工商注册登记的200户五金企业中,44%皆为注册资金在5万元以下的作坊式小企业;注册资金最多的,也不足300万元。
据了解,目前大足小五金行业生产仍以各类菜刀为主。根本无力生产和出口上千元一把的彩剪、组合军刀等高端产品;更不要说海外需求量极大的各类五金交电工具了。即便是普通的菜刀,其质量包装与阳江、永康的产品相比也逊色不少。
一把菜刀两毛钱利润
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陈俊沛告诉信报记者,目前大足的刀柄生产还是使用比较传统的冲床,没有专业的生产线,档次稍高产品的刀柄还需要从外地购进。
外购组件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据万古刀剪厂厂长高正林透露,通常一把出厂价格为2元的刀,市场卖价在5元左右,除去配件一类的成本,企业的利润只剩下0.2元。
在此情况下,一些生产传统五金刀具的企业,近两年开始转向汽摩配件的生产。“汽摩配件的利润一般在20%~30%。与传统的刀具相比,汽摩配件的使用寿命更短,市场产品需求也更高。”
资金缺乏,产品缺乏创新,企业生存尚且困难,更莫谈做大做强了。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全行业效益与规模的整体下滑。据2005年的数据显示,浙江永康年销售1亿元以上的大型五金企业就有72家,而到目前,大足最大的五金企业年销售收入也仅为500万元。
2006年,有10万从业者的大足五金行业,创造工业总产值计12亿元人民币,而广东阳江1200多家五金企业,其年产值已高达60多亿元。
重庆市大足五金商会的副会长赵绍华坦陈:“与以前相比,大足五金市场现在的销量只是以前同期的60%,企业规模也不大,还有部分小企业被迫退出了市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制约重庆大足五金市场发展的除资金外,企业的经营意识普遍落后,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因素。
未注册的“知名产品”
易祥斌现在是重庆市大足县远耀摩托车配件厂的老板。而在大足五金业内,他也是一个颇有声望的人物。
1998年,易祥斌和当地许多人一样,以个体户的身份开始生产摩托车配件,并把自己的工厂命名为“群鑫”。
易祥斌告诉记者,他曾从报纸、电视台上看到过很多关于商标侵权案的报道,但“由于我们厂没有发生过被人投诉、侵权的事件,所以我从来都没太在意”。
随着大足新的五金类产品增多,“群鑫”在摩配行业的知名度也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