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暨制造吸引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
2009-05-05 |
|
在品牌经济的“星光大道”上,“诸暨制造”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迄今为止,我市中国名牌拥有量已达到27只,总数继续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
从2000年起,“步森”、“洁丽雅”、“太子龙”、“海亮”、“恒久”……一个个驰名商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世界品牌实验室最近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我市的“洁丽雅”和“步森”品牌以16.67亿和8.76亿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338位和455位……
诸暨品牌在全省乃至在全国的“名气”越来越大,品牌经济的规模效应开始释放。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465.6亿元和47.9亿元。
政府引导组建品牌梯队
“我市的品牌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借牌贴牌阶段和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阶段。”市工商局负责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一些企业的品牌意识开始萌发,钟表、车辆等轻工行业率先出现了“西施”、“浣纱”等品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些企业对品牌有了新的认识,我市相继诞生了如“丰球”、“康琪雅”、“李字”等省市级品牌,但由于企业没有健全的营销网络,很难支撑自主品牌的发展,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借牌贴牌的方式,依赖出口订单和品牌经销商进行贴牌加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通过政府大力引导、部门积极推动、企业主动争创,全市品牌数量大幅增加,迅速涌现了“步森”、“洁丽雅”、“太子龙”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品牌建设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先后制订了《诸暨市“十一五”驰(著)名商标发展规划》、《诸暨市“十一五”名牌发展规划》、《诸暨市重点区域品牌发展规划》等统领全市品牌建设工作,建立品牌引领经济增长新模式。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抓好品牌“储蓄”,根据企业规模、发展势头、商标管理等要件,确立创牌发展梯队,有目的、有重点地帮助企业创牌,经过近10年努力,初步构建了以国家级品牌为龙头,省、市、县级品牌为主体的庞大的品牌梯队。
品牌效应促使企业裂变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产生的裂变效应,使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的先锋。
步森集团从1992年开始创牌,自2000年开始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随后,步森依托两块金字招牌,以“开发创新、延伸品牌”作为经营战略,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应和品牌效应日趋明显。目前,企业已从单一的衬衫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集服装服饰、建材水泥、贸易流通、房产开发、生物制药于一体的多元化出口企业。步森也享受到了“品牌经济”所带来的市场效益,以8.76亿元的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品牌500强行列。 在实施品牌战略理念的带动下,全市众多企业借鉴国际品牌发展经验,把创建品牌作为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品链、积极向外扩展的有效途径,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洁丽雅集团在去年独家冠名“2006CCTV时尚中国”和“2006CCTV电视剧群英汇”两大国内顶级时尚娱乐活动,借着央视强有力的影响,迅速从一个行业品牌跨进了中国消费者知名品牌行列。目前,已拥有国内商超终端网点10000多家,同时与国外2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业务。太子龙服饰找准市场定位,不断赋予品牌全新内涵,积极实施开拓型营销战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30家服装企业之一,近几年来企业的产、销、利等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
步森、洁丽雅等企业在品牌运作上的成功,激发了全市企业创牌的积极性,走品牌效应发展之路已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今年,我市先后有21个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产业涉及机械、袜业、服装、珍珠、香榧、包装等我市主要块状行业,可以说是“全面开花”。
企业品牌引领产业提升
块状经济是我市经济的一大特色,在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创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行业龙头骨干,有的甚至已发展成为国内或地区同行业的佼佼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龙头。
店口五金管业在“枫叶”等知名品牌的引导下,几年来从少到多,目前已有企业1000余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3家、超千万元的100余家。从根本上来看,这些品牌企业的出现,已使我市相关块状产业成为区域性优势产业的可能成为现实。盾安、万安等企业在户用中央空调、汽车制动等领域领衔起草了相关全国性行业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制订权的取得,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巩固了其在全国的强势地位,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我市袜业产业有步人、丹吉娅、情怡、美邦等驰名商标,服装产业有步森、情森、富润、越美等驰名商标,珍珠产业有千足、佳丽等驰名商标,以这些龙头企业的品牌为纽带,已形成了块状产业集聚优势,区域品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山下湖珍珠”、“大唐袜业”、“枫桥香榧”等区域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响。今年上半年,作为全省三个重点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