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机电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小柴行业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2009-05-05
据行业统计,2006年全国单缸柴油机产量达815万台、10500万千瓦,多缸小柴油机产量192万台、8000万千瓦,两者合计1007万台、18500万千瓦,在全国柴油机总产量中,按台数计占93%、按缸数计占83%、按功率计占70%。可以看出,小型柴油机是全国柴油机行业,乃至全国内燃机行业量大面广的、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领军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近三年来,常柴、时风、常发和江动4家企业一直以70万~100万台的年产量,合称单缸柴油机行业的“四大金刚”,他们的生产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42.94%和43%,升至2006年的43.82%和43.95%。2006年产量为20万~70万台的企业仍为如皋柴、亚美柯、常工、常林、常通、峨嵋、莱动,新入围的有金飞鱼、金坛柴,出局的有五菱、四达、常内和东方,企业数由2005年的11家减为9家,生产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32.76%和32.66%,降至2006年的27.46%和27.35%。2006年产量在10万~20万台的企业有五菱、三环、四达、联凯、常内、四方、东方和丹阳,共8家企业,比2005年增加了1家,出局的有常丰、滨湖和全柴3家企业,本阵营的生产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10.96%和11.02%,升至2006年的14.59%和14.55%。
  全国多缸小柴油机行业近三年主要企业的产销动向是:产销在10万台以上的企业由4家增至5家,这些企业依次是云内、全柴、朝柴、玉柴、扬动;产销在5万~10万台的企业由7家增至10家,依次是江铃、洛拖、四达、新昌、扬柴、常柴、锡柴、莱动、力佳、福田。2006年同比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均有显著增长,10万台以上的阵营从36.54%和36.63%,升至41.98%和42.29%,5万~10万台的阵营从32.13%和32.29%,升至39.91%和39.83%。
  以上数据,充分表明小型柴油机行业,无论是单缸柴油机企业,还是多缸小柴油机企业,近三年来领军企业得到了持续和稳步发展。
  转变竞争方式是关键
  近年来,农机社会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较快,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国内市场单缸柴油机的需求将减至700万台左右。而随着物流运输主力,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吨位车辆及工程农机领域配套的发展,国内多缸小柴油机的产销可望达到250万台/年。
  目前小型柴油机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同质化,低水平的重复化,各企业产品的特点是你有、我有、大家有,你的改进就等于我的提高,你为了降低成本所采取的材料代用方案,就是我的措施;你选定的达标配置,就是我的应对举措。为此,在产业升级中区分共有知识和诀窍,自主创新、自主产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协会做好中介、推介和仲裁等工作。
 不断出台的“法规”和“标准”为小柴行业产业升级带来了动力和压力。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轻型车新车发动机排放如不达到国3,2007年7月1日即不允许申报,2008年7月1日起将不允许销售。然而现在国3的车型和机型远不如当年实施国2那样充分,何况油料品质也远不能满足要求,加上OBD(随车检测诊断系统)也将在一年后才开始安装。为此,在国3实施操作中,企业的准备的确没有国2产品当年投放时那么从容。
  2006年全国单缸柴油机产销依次达815万台及813.3万台,同比值依次以892.4万台、888万台各下降9个百分点和8.4个百分点,将单缸柴油机“从量能的扩大转到质量的提高”提到了议事日程。在节能、减排政策指引下,第二代单缸柴油机如何搞,与产业政策有关,与许可证换发工作设限也有关,与“十一五”换代要求更有关,它已成紧迫的讨论议题。实现产品的换代,企业是主体,各企业的产品在数十年滚动发展中也逐步变化,但不可能出现突变性面目全非的第二代产品。科学合理的继承性将伴随参数体系或减排、节能、节材、降噪具体要求而明朗化。对于涉及配套变动较大的结构还涉及配套同步开发的合作计划,因此观念的转变、不同企业同类产品差异化的拉大,势必冲击现行配附件社会化供应体系,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工作如何开展,这样的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而解决这个问题将取决于主机企业与配附件企业实力的博弈。在行业企业数量尚多、缺乏一个主机企业足以引导一系列配附件企业的背景下,强势企业的强强联合、协会的协调与组织正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半数中国钢企接受28%的铁矿石降幅
    ·河南磨具磨料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国际油价30日强劲反弹
    ·上半年风电装机猛增100%
    ·发改委表示三年内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
    ·新能源2020年占发电总装机17%
    ·中国机械500强排名出炉
    ·钢材牛市在“试错”中不断前行
    ·电子元器件行业或低位回升
    ·合肥建设我国最大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