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1700家紧固件企业面临反倾销挑战 |
2009-05-05 |
|
欧盟反倾销大棒又一次指向中国,这次对象是紧固件。
11月9日,欧盟委员发布官方公告,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钢铁紧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06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该案拟采用印度作为替代国。
欧方拟定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泛,目前涉案产品包括所有钢或铁紧固件,只有不锈钢紧固件等少量产品被排除;涉案产品的欧盟海关编码有十个。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紧固件专业协会秘书长汪士宏表示,这次调查金额大、范围广、因此影响很大。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钢铁紧固件对欧出口5.32亿美元,案件调查期(2006.10-2007.9)内出口额约7.6亿美元,该案涉及我国1700多家企业。
欧盟是我国紧固件出口最大的市场之一,由于欧盟已于2005年对我国的不锈钢紧固件征收11.4%至27.4%的反倾销税,若此次反倾销成立,则意味着绝大多数紧固件都将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这几近对我国紧固件产品施行“封杀”。
由来已久
此次的调查申请由欧洲工业紧固件协会(EIFI)提出。
根据记者获得的一份由EIFI提交的名为《申请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不包括不锈钢紧固件)启动反倾销程序》的报告(下称“申请报告”)显示,EIFI代表了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的紧固件制造商。
申请报告指出,此次共有68家欧盟的制造商(包括28家申诉企业和40家支持企业)支持反倾销调查,他们覆盖了欧盟生产“钢铁紧固件(不包括不锈钢紧固件)”产量的35.1%(其中申诉企业达到26.7%,支持者达到8.4%)。
申请报告认为,中国出口的钢铁紧固件的倾销幅度达到90%—195%。2004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为289897吨,2006年增加到了488014吨,两年增长68.3%,预计今年将达634000吨,比2004年增长118.7%,比2002年更是增长433%。
申请报告指出,在2004年至2006年,中国在欧盟市场上的份额从16.5%增长到23.2%,估计今年底可达到27.9%,2002年这个数据是9.1%。
另外,申请报告认为,尽管全球范围内原材料和其他相关价格上涨,中国的进口平均价格仍以4%的幅度下跌,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欧盟国家的价格却跟随世界趋势在上涨。
据了解,尽管EIFI提交的申诉报告代表多个欧洲成员国,但更有可能的是,这场“战役”通过意大利紧固件生产商协会发起,据申请的首页显示,EIFI正是将反倾销的办公室设在了意大利。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在线市场MFG.com买家服务负责人OlivierGavillot表示,意大利和德国是欧洲紧固件领域两个主要的玩家。
这不是EIFI第一次提出类似的反倾销申请,今年年初EIFI曾向欧盟委员会提出对我国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的申请,由于欧盟委员会对于其可接受性存在疑问,EIFI撤销了申诉。这一次EIFI“卷土重来”,不能不说是“蓄谋已久”。 再往前追溯,欧盟与中国紧固件行业有不少“宿怨”。1998年欧盟对我国不锈钢紧固件及其部件征收13.6%—74.7%的反倾销税,于2003年2月终止。
中华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紧固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杨东佐认为,欧盟是我国紧固件出口的主要市场,如果欧盟“失守”,国内紧固件出口企业的日子会“很困难”。而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宁波、海盐等地。
集体应诉
宁波永宏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永宏公司”)80%左右的紧固件产品销往欧盟市场,此次涉案金额约为2500万美元。
销售经理Nancy透露,去年EIFI意欲对中国碳钢紧固件实施反倾销的消息传出后,公司就聘请了律师并准备材料,最终EIFI撤诉;当欧委会10月22日向中国发出立案前正式通知照会后,他们又行动起来。
永宏公司不是“一个人战斗”。和不锈钢反倾销应诉企业少相比,这次紧固件出口的重点城市如宁波、海盐等地的很多企业表示要参加应诉。
永宏公司代理律师、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的董曙光告诉记者,截止到11月14日,有11家宁波的紧固件企业希望其代理应诉。海盐县紧固件同业商会会展部主任、《中国海盐紧固件》主编陈冠达表示,截止到11月15日,海盐有12家企业参加应诉,嘉兴有18家,由商会统一组织、统一辅导,并统一聘请律师事务所进行应诉。
宁波金鼎紧固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鹏飞表示,公司80%的紧固件也是出口欧盟,此次涉及的金额达6000多万美元,欧盟市场对他们很重要;而且现在行业的利润率普遍不高,大约在5%左右,若再征税,则没有利润可赚。
国内最大的紧固件制造企业晋亿实业(爱股,行情,资讯)股份有限公司(601002.SH)11月15日公告称,调查期内晋亿实业向欧盟出口金额约为人民币3970万元,公司将积极应诉。
据了解,凡在调查期内公司直接或通过外贸代理出口涉案产品到欧盟27国的公司,都是涉案企业。董曙光告诉记者,应诉企业可在立案后10天内,就欧委会以印度作为替代国是否适当发表评论意见;在立案后15天内,向欧委会提交抽样调查信息(包括公司基本情况,调查期内出口欧盟和内销情况等)和市场经济地位问卷答复的企业。最终,欧委会将在立案后9个月内做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