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高速增长来形容近几年的中国汽车产业一点都不过。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又以平均超过20%的增幅再收“阳线”,而且进口车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尤其是大排量乘用车。因此,国内外业界人士均一致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这种增长势头仍将持续几年,甚至有人乐观的估计会延续10年左右。 然而,我们还是看到了与2007年全年“飘红”的中国车市相比极不协调的一面,也看到了逆世界汽车消费节能环保潮流的一面。据相关统计,SUV和豪华车等大排量车销售同比增长50%,而排量小于1.3L的车型销售73.02万辆,仅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1.60%,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7%。而排量小于1.0L的车型,仅销售25.17万辆,同比下降30.9%。 而正当中国“小车”市场出现颓势的时候,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系小车却开始陆续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先是马自达2、铃木新雨燕、丰田新威驰,再接着还有本田新飞度、丰田雅力士、东风日产Micra、铃木SPLASH等等。欧美系小车也不示弱,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放速度。据可靠信息,雪佛兰新乐骋本月26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同时,新乐骋也将在欧洲上市,这是通用在全球市场同步推出的最新一代小排量车。紧随其后,还有大众斯柯达法比亚、福待FIESTA…… 有专家认为,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浪潮,今年中国汽车的主旋律也必将是节能环保。 “小车”已成欧日家庭主要代步工具 按欧洲标准,“小车”分为A00和A0级。A00级的尺寸和排量:轴距2360mm,车长3200—3640mm,排量0.6L—1.3L;A0级的尺寸和排量:轴距2360mm—2460mm,车长3640—4200mm,排量1.3L—1.6L。 面对日益高企的油价,使用新能源和节能汽车已是必然的选择。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大多处于研发时期,离量产投放市场还有时日。混合动力车虽有多款车投放,但车价仍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惟有省油的小排量车成为最为现实的选择。因此,各大汽车厂商这些年来一面加快研发新能源动力,一面努力提高现有能源动力的效率,以满足市场对小排量高效能低油耗汽车的需求。于是,新一代高品质高效能的“小车”应运而生。 在欧洲,“小车”已逐渐成为家庭的主要代步工具,尤以1.2L到1.6L排量最受欢迎。据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在欧洲市场出售的此间排量的小车多达500多万辆;2005年,1.3L以下的小排量车占轿车总量的60%;根据欧洲权威汽车数据和分析提供商JatoDynamics最新的报告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的小排量车仍然占据27%的市场份额。 一向以“大”为主的美国汽车制造商近些年来也随着全球节能环保浪潮,开始关注小车制造,新一代小排量车不断推出。针对欧洲市场开发设计的通用雪佛兰新乐骋、福特Verve和FIESTA都已亮相。据悉,克莱斯勒也将与奇瑞汽车合作向美洲市场推出小型车。 在资源缺乏、人多地少的日本,小排量车更是大行其道。随着汽油价格持续攀升,日本消费者的购买意向逐渐向省油、低能耗的微型车转移,微型车销售占总销量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24%上升至2007年的36%,排气量0.6L以下的微型车在新车销量排行榜前10名中占了一半。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公布的2007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排行榜显示,铃木公司生产的微型车WagonR再次荣登榜首,连续四年保持销量第一;排名第二的是大发公司的微型车MOVE,也是连续四年保持同样的位次。丰田威姿、本田飞度分居第四和第五位。 在中国,虽然“小车”市场去年有所缩量,但其市场份额百分之十几的绝对数量仍是不可小视的。我们相信,随着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完善,随着国内主要生产厂家加快对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随着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和对产品的认同,小型车市场的繁荣会很快到来。 转变消费观念应法规和倡导并举 从全球市场看,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看,“小车”的市场前景无疑是被看好的。从消费层面看,油价的快速上涨,也将迫使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从政策层面看,各地为小排量汽车“解禁”,也为小排量汽车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在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中,也首次给节能环保型“小车”以定义,根据新目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要高于国家第二阶段限值10%,排放满足国Ⅲ标准,两厢车长不大于4000mm,三厢车长不大于4200mm,其标准类似欧洲标准。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对小型车在外形尺寸、经济性和排放等方面定出标准,其意在为燃油税等鼓励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政策出台做准备。 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士也曾表示,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出台燃油税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的驾车者可能很快要面对燃油税。这是近几年来政府官员就燃油税问题少有的表态.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对零售汽油和柴油实施燃油税的时间不会很长了。毫无疑问,燃油税的征收必将导致出行成本急剧增加,据业内人士测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