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会长欧伯翰博士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化工产品需求的飞速增长,使国际化工工业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领域发展中,德国将成为中国的最大商贸合作伙伴。 此前第七届ACHEMASIA国际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据预测,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产品消费国。 欧伯翰说,当下,全球化工界对中国化工行业的关注超过对其他任何国家。中国国内对化工产品的应用已普及到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从运动鞋到PET塑料瓶,从化妆品到CD,从燃料剂到汽车减震器,再到像造纸用化学剂等特殊领域。 据统计,近10年来,中国每年对化工产品需求量的增长率在12%。在欧盟25国和美国是4%,在德国只有2%。根据国际权威机构估计,到2010年前中国市场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仍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而此时的欧洲只有2.5%。 欧伯翰强调说,尽管中国正在努力的扩大自己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但仍然不能满足中国国内市场的需要。从中期发展情况来看,在化工产品方面仍然需要依靠进口,在化工技术方面尤其需要合作。 目前,许多国际性的大型化工集团已经在中国当地建立自己靠近用户的生产基地。这些国际性的大公司并不局限于生产一些简单的化工产品,更多的是生产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和开发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巴斯夫和拜耳两个高技术型企业是其在中国的领跑者。据欧伯翰披露,到2010年年底时,巴斯夫在亚洲销售收入的一半、世界销售收入的1/10将来自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当地生产这些产品总量的2/3。而在今后几年里,它将在亚洲投资几十亿欧元,其中的绝大部分投资在中国。 不久前,拜耳在上海投资14亿欧元的工厂已正式投产,为中国提供聚碳酸酯、发泡塑料材料的原材料和油漆原材料。拜耳去年总销售收入274亿欧元中的17%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拜耳的长期战略是将这一地区的销售收入比例提高到20%。 欧伯翰指出,长期以来,在中国销售的化工产品不仅是以量取胜;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这种化工产品质量要求,为德国的中型专业特殊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商机。 一个专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市场对塑料软化剂、耐温和日光照射的添加剂、阻燃剂、抗老化剂、塑料着色剂、膨胀剂、抗静电或者润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些原材料的需求增长率在每年9%左右,国际市场中同类产品需求的增长率只有4%。 德固赛公司和朗盛公司步大企业巨头后尘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据欧伯翰透露,到目前为止,17%的德国中型企业在中国有直接的合作伙伴,12%的德国中型企业打算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拓展他们在中国已有的业务。 tujian.org 欧伯翰认为,对于德国的化工企业来讲,研发创新性产品,研发具有前瞻性技术的新工艺,是不可忽视的发展战略。加大在产品研发中的投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已经开始的创新攻势是不可小视的力量。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