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明化之子
2009-05-08
在那间十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朝阳的窗台上摆放了一盆散发着淡淡幽香的兰花。他推开窗户放眼望去,是蓝蓝的天空和天空下连成一片的厂房,以及纵横延伸的柏油路和正准备为人们奉献芳香与绿色的花草树木。
又一个春天来了,多美的春天啊!在他看来今年的春天仿佛格外美丽,因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这是山东明水大化集团的第五十个春天啊!
起 航
“个人的成功靠什么?靠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志的帮助、个人的努力。不要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成绩就目中无人,有了成绩就趾高气昂,有了成绩就忘乎所以。”
1970年12月25日,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走进了明水化肥厂,他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整洁的厂区,打量着庞然大物般的机器设备,打量着同样以好奇的眼光看着他的师傅们。这一年他刚刚初中毕业,还不到十六岁。他没想到,自己三十多年后会成为这家企业的掌门人;他没有想到,从这天起,自己的命运便与这个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它。
他就是新来的化肥厂机修车间工人石建忠。
凭着年轻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石建忠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为了弄清一道工序,他整天缠着师傅们问,早来晚走。为了尽快练熟技术,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衣服上总是油乎乎的。午饭后,师傅们都休息了,他却顶着烈日写黑板报。节假日里,他总是积极参加义务劳动。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这一切都被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高原看在眼里。他一直在静静地观察这个年轻人:品质好,能吃苦,有股韧劲和钻劲,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难怪老师傅们都喜欢他。化肥厂最缺啥?人才。小伙子是块好材料。
1976年8月20日,是石建忠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晚上面对党旗,21岁的石建忠庄严地举起了右手。一团火在他心中燃烧,一种激情碰撞着一颗年轻的心脏。那天晚上的情形伴随他度过了30多年,至今历历在目。这种激情一直持续燃烧,至今不退。
石建忠心里很清楚,要想干好工作不能仅靠力气,还要有知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高中知识、大学知识,直至走进了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培训班和清华大学高级管理班。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一个小时的书籍,政治的、经济的、文学的,这一习惯保持至今。亲身的经历使他懂得了知识的力量、人才的可贵。时至今日,他依然注重发现人才,爱惜人才,给大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在老一代明化人的注视下,1989年,34岁的石建忠担任了明水化肥厂党委副书记,是当时济南市所有化工企业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
波 涛
  “改革要精心策划,生产要精工细作,经营要精打细算,管理要精益求精,全厂要精诚团结。”
1999年石建忠被任命为明水化肥厂党委书记。
作为企业的当家人,石建忠走马上任了。他没有丝毫的窃喜,因为企业正处于困难时期,等待他的将是严峻的考验:原料煤价格大幅攀升,运费提高,仅此一项一年多支出2000余万元;尿素销价一落再落,降至成本以下,企业入不敷出;企业多年只有尿素这一种产品,品种单一,无法抵御市场风险;职工人心浮动,社会传言纷纷,“化肥厂还能走多远”成了众多人的疑问。他心急如焚,寝食不安。日夜围绕在他头脑中的只有一个问题:怎么办,怎么才能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0年3月,一场明化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拉开了帷幕。石建忠也把自己推向了风浪的巅峰。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副厂长以下管理人员全部模拟下岗,重新竞争上岗,开济南市国有企业之先河。部门设置由34个减为25个,厂级干部由13人减为7人,中层管理人员由74人减为55人,一般管理人员由174人减为134人,彻底改变了“厂长一走廊,中层一礼堂,管理人员一操场”的状况。一批年富力强、懂技术会管理的同志脱颖而出。改革收入分配方式,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相结合,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局面。
——调整产业结构。2000年8月,2万吨/年甲醇项目开工,12月就生产出合格产品投放市场;2001年7月,2万吨/年双氧水项目投产并迅速占领市场;2002年10月,第三个新产品项目异丙胺上马了,2003年元月一次开车成功;此后,三聚氰胺、甲醛、乌洛托品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2006年在章丘化学工业园又新上1830工程,明化基本做到了一年一个新产品,一年一个新变化。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在不断挖潜,产量在大幅增长,成本在明显降低。企业实现了多品种的可持续发展。
——狠抓内部管理。2000年5月,明化开始实施比价采购制度,全厂所有物品的采购全部实行比价采购。从2000年5月到2007年末,与过去相比,节约采购支出6400万元。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考评制度,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风平了,浪静了,职工们惊喜地发现大化变了,变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无不对这位新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职工们无法忘记,是石建忠顶住压力,冒着风险,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职工们无法忘记,为了筹措项目资金,上新项目,石建忠日夜奔波,操碎了心。职工们无法忘记,为实施比价采购节约采购成本,2003年的农历大年初二,石建忠就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外出考察,初五一上班,落实方案就提交到会议上。正是这种务实高效、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才使得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赞誉,石建忠很清醒,还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他的心间,那就是原料煤。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他就一天寝食难安。经过一番论证,他的目光盯上了晋煤集团。晋煤集团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晋东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质无烟煤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煤炭工业100强中排名第七。明化融入晋煤集团后,一可以解决原料问题,再无后顾之忧,二可以解决融资问题,晋煤集团注入资金,可以提供贷款担保。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彰显当时决策的正确。原料来源稳定了,而且质优价廉;晋煤集团占35%的股份,一次性投资6421万元;有晋煤集团作担保,大化的投资环境大为改观,数亿元的贷款支持着大化的扩张。2008年初,一场冰雪灾害使全国各地供煤紧张,而大化每天一整列车的原料煤源源不断地运来!

tujian.org


扬 帆
“讲大局,向前看!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确保北四厂整合成功。”
2006年1月28日大年三十晚11时许,王晓明刚看完春晚赵本山的小品,妻子就催促道:“别看了,还不快准备准备上班去。”虽然有点恋恋不舍,但王晓明还是说了句“遵命”,穿上工装,消失在夜色中。
街上静静的,没有一个行人,偶尔传来的鞭炮声报告着一年的结束。风吹在王晓明的脸上,他却并不寒冷,心里反而热乎乎的,因为去年这时他真是无心过年。去年此时,作为华饰纸业的一名工人自己不正下岗待业吗?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不是每天生活在家人的唠叨声中吗?那时单位严重亏损,而且还欠了职工集资款、养老保险等,职工只有赋闲在家。企业不行了,收入没有了,家庭生活可怎么办?市委市政府英明决策,实施“北四厂(明水化肥、明水热电公司、鲁明化工公司、华饰纸业公司)”整合重组,自己和其他400多名职工一起经过转岗培训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又何止自己呢?热电厂和鲁明化工的员工不也逐步重新有了工作岗位?有的同志在家待业四五年之久,看到了企业的前途,也都回来了,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离厂门口近了,行人也一下子多了,那都是和他一样上新年第一班的职工。王晓明很快汇入到人流中。
突然,步入厂门的职工一阵骚动,王晓明快步走上前去——是石书记,是石建忠和领导班子成员站在门口迎接大家呢!“石书记,新年好。”“石书记,请保重身体。”大家拥上前去纷纷与石建忠握手问候。王晓明看到从医院出来不久的石书记在寒风中依旧保持着挺拔的姿势,泪水夺目而出。这是明化的领路人,这是明化的魂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十年了,整整十年了,石建忠就是在这里迎接新年午夜上班的职工,挥手送走了一年中最后一批下班的职工,就是在这个岗位上迎接新年的钟声。
望着上下班的职工,石建忠的内心激动不已,多好的职工啊,多好的大化人。
伴着新年的节拍,石建忠进热电,出鲁明,去华饰,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北四厂整合重组一年多,是如此艰辛,又如此辉煌。
当初,在北四厂职工大会上,石建忠向职工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职工的掌声中夹杂的是泪水,掌声中传递的是期盼。
石建忠带领一班人,不分昼夜,只争朝夕,三管齐下,确保整合胜利!大干一百天,造纸厂搁置二年的2640项目重新启动并投产。热电厂新上一台锅炉,从而保证了半个明水城区的正常供暖。几个企业的职工经过再培训后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有些待岗四五年的职工看到企业有了生机也回来了。整合后,集团安置了300多名下岗职工、400多名转岗人员、新进大学生500多人。职工们不但有了岗位,而且收入提高了,养老金全部缴纳了。职工们的心暖了。一股股暖流汇成一句话:明化,我们共有的家。
集团整合的日子里,石建忠白天盯在工地上,抢时间赶进度;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措施。深夜回到家,还要查资料,谋规划。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挺过来了,集团一天天好起来了,如今,已基本形成大生产、大经营、大管理的格局。热电向明化、鲁明、华饰送蒸汽,鲁明经改造后向明化送液氨和粗醇等,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鲁明和热电已经盈利,华饰的亏损也大幅度减少。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6年“七一”前夕,恰逢整合重组后的大化集团成立一周年,数千名职工在百脉泉广场齐唱《团结就是力量》,石建忠亲自担任指挥。“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歌声响彻云霄。
破 浪
“坚持饱满的工作激情,反对消极对待,树立昂扬向上的斗志;坚持追求高水平,反对满足现状,树立不断进取的思想;坚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反对斤斤计较、利己主义,树立我与企业共命运的思想。”
2006年9月,一抹阳光照进了医院的病房里。洁白的墙壁、洁白的床单顿时有了生机。忽然,石建忠好像想起了什么,对守候在身边的家人说:“快给集团打个电话,谢谢大家的关心,但任何人都不要来看望我,干好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关心。”是啊,十多年了,他总是工作、工作,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他累了,他是累倒的,他是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集团副总经理张金骏的手机响了,“石书记,您的病好些没有,您一直不让看……什么,让我到医院,好,我这就去”。他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资料匆匆走出了办公室。“石书记是累倒的啊”,他喃喃地说。十多年的共事,他深知石建忠的性格,他知道石书记不会安心养病,会在病床上继续用电脑指挥集团运转。他知道病中的石书记在想什么,在想整合后的集团产销情况,在想在建的1830技改项目,在想和他朝夕相处的5000余名职工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轻轻推开病房虚掩的门,映入他眼帘的是侧躺着的石建忠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床头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上面显示着厂里的最新数据。望着石建忠消瘦的面庞,张金骏感到心疼,不忍心影响他的休息,医生一再叮嘱,“静休,谈话时间不宜长”。他望了一眼带来的那么多资料,几次欲言又止。没想到,石建忠侧卧在病床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
紧接着,几个副总,部门经理又接到单独“探视”的电话。石建忠和每个人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他哪里是在休息,他依旧在工作。
医生们对这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病人多次警告,可他总是用微笑回答医生们善意的警告。生死他早已看开,人生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在与死神的搏斗中他选择后者。
躺在病床上的石建忠不断地找人谈话了解情况,不断地在思索,他在利用这难得的时间规划大化的明天。
2007年3月12日。
“石书记出院了!石书记回来了!”大化职工群情沸腾。刚刚出院的石建忠既没有回家,也没有到办公室,而是来到了一直萦系心头的1830现场!
这就是他日夜牵挂的1830项目:这是大化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项目,总计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生产30万吨氨醇、30万吨尿素,相当于又新造了一个大化!这是大化做大做强的希望所在!多少个不眠之夜,石建忠守在这工程的建设现场,多少个坚实的脚步,凝聚着石建忠辛劳的付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830项目竣工投产了,大化的生产规模翻了一番。然而,石建忠前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随之而来的又是一次“革命”,他带领明化人继续发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在明化的发展史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彼 岸
“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一个目标;忆过去,看现在,比贡献,创辉煌!”
2008年的钟声敲响了。明化迎来它的第五十个生日。
明化奏响了为庆祝明化五十周年献礼的序曲——新一轮的改革!
元月2日,新一轮的全员竞争上岗开始了!而这场改革首先从石建忠开始。
石建忠主动请辞集团党委书记。他像当年老书记那样传递着明化的未来,也在传递着明化生生不息的精神!
“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靠哪个人,而是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优秀文化;靠卓越的团队和优秀员工!”
会场上,全体职工自发地站立起来,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长时间在会场上回荡。这掌声,饱含着敬意和感激,饱含着全体明化人的一片深情。
面对心爱的职工,石建忠深深地鞠了一躬,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他坚信英姿勃发的明化人一定能踏着时代的最强音前行。
明化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