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采访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曹建海 曹建海:对于一些资源性的初级产品,一般有两种定价方式:对一些有着获得广泛认可的成熟的期货品种的初级产品来说,其价格基本上是由最著名的期货交易所的标准期货合同价格决定,如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伦敦金属交易所铜的期货价格等。另外一种是没有建立期货市场的产品,其价格一般由市场上的买卖双方谈判达成。如刚刚涨价的铁矿石就是这样确定的。 刘煜辉:我国对原油、铁矿石、铜、大豆等初级产品进口需求总量很大,国内企业都比较缺乏议价能力。最为典型的就是石油。从供需角度、地缘政治的角度已经不能简单说明原油价格高企的原因。在替代性能源没有大规模发现之前,能源价格上升肯定是一个趋势,但上升如此迅速,显然不正常。从目前来看,油价高企正好同美国的短期政策形成了默契。金融业产值在美国GDP中占40%以上。但华尔街很多金融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损失惨重。我观察到,由于油价上升带动的相关金融衍生品的价值增长约为1万亿美元。这部分弥补了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损失。另外,从长期来看,因为美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优化,对石油涨价的容忍度很高,敏感度很低。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只占15%,第三产业占80%,大部分制造业都转移到中国、印度之类的国家,所以高油价对他们的经济生活影响不如对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在资源等初级产品方面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从更深层面来说,中国现在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中国的要素价格是政府控制,人为压低的,导致全球产业向低要素价格地区加速转移,并导致资本向中国集中,短期内经济高速膨胀,从而导致初级产品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 中国目前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结构特点,使得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非常被动。国际原材料价格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这就造成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货币体系,控制我们的进口。而在产品输出方面,中国缺乏世界商品贸易的网络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附加值,很多都是加工产品,定价权也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曹建海:我国的实体经济扩张得太快了。如中国的钢铁需求量增长迅速,钢铁用途主要是建筑用钢铁和工业用钢铁。其中建筑用钢铁占60%,工业用钢铁占40%。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马,造成了对钢铁的需求急速增长。去年中国进口原油1.6亿吨,今年可能要进口1.8亿吨。供需之间的博弈是市场上永恒的主题。金融工具只能用来规避风险,但改变不了供需的关系。当务之急,是我们国内必须尽快提高国内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减少政府的补贴,让国内的商品价格和国际市场接轨。像前不久我们提高国内成品油的价格,美国纽交所期货价格就下降了一点。这说明只有国内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让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都反映到资源的价格上,这样才能平抑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努力增加国内自给率,减少对外依赖度,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这种资源性产品的贸易中相应地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