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世界石油产量已接近高峰。不少专家预测,今后的石油产量不可能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长,乙烯原料——石脑油的供需缺口将难以弥补。近几年虽然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迅猛,产量逐年增加,但随着下游需求的增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作为石化产业龙头的乙烯,每年仍有将近一半依靠进口。而一个年产20万吨的乙烯装置,每检修停车一次,直接损失就高达上亿元,其中仅物料损失就达750万~800万元。大乙烯装置停车检修的损失就更大了。显然,检修周期越短,原料浪费就越多。 在乙烯裂解原料日趋紧张的今天,延长装置的运行周期成为全球乙烯工业的共同追求。虽然5种乙烯分离的工艺流程有所不同,但使用新型阻聚剂都能降低双烯烃聚合活性,提高分离效率,延长关键部件的使用周期。高效阻聚剂也由此成为解决乙烯装置“卡脖子”问题的“杀手锏”。 现在,国外乙烯装置纷纷采用新型阻聚剂,检修周期已经达到4~5年,最长的超过5年。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尚落后于国外,阻聚剂长期依靠进口,检修周期普遍较短,原料损失自然也比较多。今天的这则消息让我们欣慰地看到,我国在延长乙烯装置运行周期的关键阻聚剂技术上,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