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把创新作为毕生的事业
2009-05-08
“今年必须完成3.5亿元的制造任务,依法诚信履行合同,公司300余名员工正在进行200天的劳动竞赛。”记者采访时,谢定中总经理正在宽敞的现代化厂房里检查工作。厂房外,“安淳科技园”二期工程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创造优异业绩庆贺公司成立十五周年”的巨幅宣传标语格外醒目。
  
与袁隆平的水稻相关的产业
  
“袁隆平的超级水稻是需要肥料支撑的,我们的产业可以说与袁隆平的事业息息相关。”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定中告诉记者,我国原有1000多家氮肥厂,但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毛病。合成氨工业自实现工业化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其以煤为原料的原料气净化精制技术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进步,不是物耗大、污染重、精制度低、操作不稳定,就是蒸汽消耗多、原料气消耗大。我国80%的合成氨装置受这些缺陷制约,严重影响着化肥工业的发展。
谢定中敢于拿“心脏”设备开刀,他认为合成氨生产的心脏设备——氨合成塔是影响整个生产流程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他以此为突破口,大胆创新,开发的“ⅢJ型绝热内冷分流氨合成塔内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谢定中与他的创新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突破合成气精制净化传统观念,开创性地提出了全新的合成氨原料气双甲精制新工艺,用甲醇化、甲烷化替代低变铜洗工艺,将有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变成有用的甲醇和甲烷,达到净化精制和生产多种产品的双重目的。这一独创性的技术思路,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合成氨原料气净化精制新工艺。随着世界上第一套“双甲工艺”工业化装置在湖南衡阳市氮肥厂的一次投产成功,谢定中等获得了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合成氨原料气精制新工艺”发明专利。
tujian.org

“新工艺的推广是从小氮肥企业开始的。衡阳市氮肥厂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企业,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家双甲工艺工业化企业。”谢定中告诉记者,1992年之前,衡阳市氮肥厂一直采用传统的铜洗工艺。他们想上新装置却没有钱。安淳公司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其提出了通过改造旧设备来实施新工艺的解决方案,仅仅经过相当于一次大修的改造,就使新工艺一次开车成功。
  
从敢吃螃蟹到争吃螃蟹
  
即使在十几年后安淳公司获得了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拥有了16项国家专利之后,安淳公司最早研制的“双甲工艺”仍是该公司超常规发展的核心技术。在谈到“双甲工艺”的艰难推广历程时,谢定中一再对当初为尝试这种新工艺而付出了风险代价的企业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和感激。
  现在国家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安淳又赶上了这个势头。如果说当初的衡阳市氮肥厂是因为资金受限而接受安淳,那么现在的企业已经以与安淳合作为荣了。
“山东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最先吃了我们的‘低压合成甲醇工艺’这个肥螃蟹。一吃,效益就成倍地增长了。”谢定中告诉记者,当时他建议他们采用安淳的技术,因为该技术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效果非常突出——生产1吨甲醇,能够副产1.4吨蒸汽,节电150千瓦时,节水30吨。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方采纳了谢定中的建议,但是他们的一席话还是让谢定中感到了压力。他们说“采用谢老师的技术,如果成功了,皆大欢喜,如果不成功,那也是谢老师的技术”。谢定中虽然胸有成竹,但也感到责任重大,“人家话说得很艺术,而实际上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他们投入了一个亿。”
那条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后,甲醇的市场价格一路上升,随后该厂又进行第二套生产线的建设。
“到今年上半年,已有十多个企业采用了这项技术,订单还在不断地‘飞’来,真有点忙不过来的感觉。”谢定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这个中原大地最大的化肥企业,每天的利润上百万元,最先使用了安淳新开发的还原型催化剂,使升温还原时间从7天缩短到6小时左右,仅此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数百万元。他们还采用了安淳最新开发设计的2500氨合成系统,并一次订了3套2800低压联醇系统。记者不禁佩服这些敢吃螃蟹的企业家,谢总风趣地说:“他们认为安淳的螃蟹新鲜,好吃!”
  
订单逼迫加快扩能
  
15年前,安淳只有6个人,现在超出了300人,其中科技开发人员占50%;原来只有26万元资金,现在总资产达3.2亿元。2007年,安淳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利税超过5000万元。安淳的发展速度真是不含糊,这样的速度是如何取得的?谢定中告诉记者,是被订单逼出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淳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订单已达4亿元,预计今年总订单可以达到5亿元,今年必须完成4亿元。但是这样的指标若以原有的生产能力来看是无法达到的,扩大产能的形势逼人。为此,安淳在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用40亩地建设了“安淳工业园”,现在又在建设100亩的“安淳科技园”。他们用超常的速度,一年内建成3万平方米厂房,用特殊政策引进了一批能人,抢先预订了先进的大型加工设备。生产基地今年全部建成后,设备制造能力将达5亿元以上。
自公司成立以来,安淳已经获得2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1项美国专利,3项专有技术,专利权所有人达到93人次,进而形成了一支可观的创新团队。“只有开发、设计、制造一体化,才能将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我们的创新能力是一些学校和科研单位所不及的。”依靠这些技术和特有的激励机制,安淳公司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现在在该领域内,安淳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60%。
安淳的技术为我国氨、醇行业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实现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仅150万吨低压甲醇装置能力每年就可为用户节约蒸汽210万吨,节电22500万千瓦时,节水4500万吨。
  
开发、设计、制造、安装一条龙
  
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应用的效果则在于服务。安淳公司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的传统产业。因此,安淳公司首先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下功夫,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全面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科研与生产脱节、成果与应用脱钩、院所与企业脱离的问题。在运行机制上,公司实行科研、开发、设计、制造、贸易、服务一条龙,使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产业化,应用周期控制在一年左右,应用率达到100%,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般研究单位在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时,往往遵循立项、实验、成果鉴定这样的步骤,只有装备成功了才叫工业化。安淳自己就可以完成这样一整套过程,从设计工业化装置,再到现场设计、安装、配套一条龙服务。技术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人员对技术吃得很透。正因为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体化完成的,所以客户都比较满意。”
为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安淳公司采取全体员工投资入股,科技人员相对控股,以科技人员为主经营管理的体制。科技人员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资产所有者。这样的公司结构让科技人员关注技术的创新,更关注成果的应用;既关注科技成果的数量,也关注应用的效果和资产的发展增值,这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司模式和特有的发展原动力。
  
安淳创新的快节拍
  
安淳的创新从设备到工艺技术,紧跟市场的需要,实行系列开发,在竞争中加快节奏、加快步伐。“ⅢJ型双绝热内冷分流氨合成塔内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该公司为适应氮肥企业技术进步和规模大型化的需要,又接连开发出ⅢJD型、ⅢJDS型氨合成塔,塔径从600毫米、1000毫米、2000毫米到2500毫米不等,单塔能力从2万吨氨/年到30万吨氨/年。新近开发的ⅢJDS节能氨合成系统系列,塔锅一体,不仅大幅节约投资,而且消除了一处安全隐患。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安淳公司的工艺创新从“双甲工艺”到提升技术“醇烃化”,接着推出全低压醇烃化技术,每一步都走在了竞争对手的前面。对于技术市场上存在无序竞争的问题,安淳公司感同身受。他们认为,市场需要正常的游戏规则。如果正常的竞争机制和市场秩序被破坏,不仅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会受到沉重打击,而且也对不起那些为新技术的实施和推广付出了风险代价的企业同仁。
“但是,不能因为有风险就踏步不前。对于正常的竞争,我们完全不惧怕,因为我们总能比竞争者快几个节拍。”谢定中充满自信地说:“我不会向后看,我的眼睛永远盯着前方,创新就是创造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定需要创新型企业的支持!”
结束采访,走出现代化的厂房,当一辆辆大型汽车装载着重达百余吨的大型设备从安淳生产基地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记者感慨万千:一位平凡的科技工作者,把自己从事行业的技术创新作为毕生的事业,带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创新团队,这大概就是安淳公司兴旺发达的奥秘所在。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