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国内三氯化铁销售步履艰难,国外市场的销售情况相对好一些。我们的三氯化铁生产装置年产能为1万吨,上半年的月均产量仅有550吨。”山东高孚化工公司杨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据调查,在上游原料持续涨价、企业环保压力加大、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的情况下,国内三氯化铁市场正面临发展的困局。 首先是原料价格快速上涨。2008年以来,国内三氯化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三氯化铁原材料上涨速度比较快的形势下,销售价格逐步走高。今年6月,一些贸易公司的三氯化铁销售价在5000~5500元(吨价,下同),但实际的销售价格却有所不同,华东地区成交价已达到3800~4000元,北方地区的价格在3900~4100元。 今年以来,三氯化铁的生产原料铁屑和液氯也分别上涨到3600元和1600元,这两种生产原料价格同比上涨了30%~40%。如果生产企业的三氯化铁吨成本不能控制在3000元以下,则产品在2008年的盈利空间相比2007年要缩小20%~30%。 其次是企业的环保压力很大。据了解,我国三氯化铁生产装置目前还处于比较单一的状况。这种装置的缺陷是若控制不好,就有轻微的有害气体挥发,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在当前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三氯化铁企业都万分小心,努力加强安全、环保方面的管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了解,在三氯化铁生产企业装置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企业基本都是立即停车,对装置进行整改。因此,在三氯化铁生产实现进一步的技术改造之前,我国三氯化铁企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发展。据悉,德国科学家目前正在对三氯化铁生产装置进行改造探索,也许这将为三氯化铁行业带来福音。 再次是生产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据山东一家大型的三氯化铁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我国的三氯化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国内三家规模较大的三氯化铁生产企业,有两家在山东省,一家在安徽省。经过一系列扩产,这三家企业的三氯化铁总产能今年已达到3万吨。 此外,其他若干家小企业合计有2.2万吨/年的三氯化铁产能。其中,山东青岛金屯化工有限公司虽然目前只有年产2000吨三氯化铁的生产能力,但发展的势头看好。2008年,我国总计约有4.2万吨的三氯化铁产能,这些企业或开或停,在液氯市场价低于平均价格时,三氯化铁生产装置就开车;液氯高于市场均价时,装置就停车。 目前,三氯化铁主要用作水处理剂、印刷制版的腐蚀剂、染料工业的氧化剂和媒染剂、有机合成工业的催化剂和生产其他铁盐、颜料的原料,以及用于选矿等。据悉,目前国内的三氯化铁下游企业只能消化不到4万吨/年的产能。在供大于求的严峻现实面前,国内的三家主要三氯化铁生产企业,只能采取降低生产负荷的办法来应对目前的困难局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