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来,国内化肥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暴涨、农民无力购买、出口创汇又被堵死的被动局面。整个行业都在观望,对前景缺乏信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6月组织专家分赴7个省份调研化肥生产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十分困难”。专家认为,化肥与群众生活、农民利益密切相关,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化肥行业的支持力度。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离开政府保护,化肥行业将举步维艰。 多年来,我国化肥行情一直与化肥政策息息相关,有人甚至认为决定化肥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政策,而非市场。实践证明,国家出台的化肥政策在不同时期都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 目前,化肥企业用电、用气?p铁路运输都享受优惠价,并免征铁路建设基金,这几项政策使化肥企业每年受惠约150亿元。6月19日,发改委发文重申化肥生产用电价格暂不上调,业内普遍叫好。但随着石油、天然气?p电力价格的逐步放开,能源企业越来越不愿意继续对化肥企业提供优惠待遇,化肥企业生产运转难以稳定保障。 另外,在运力紧张时,铁路部门往往优先考虑煤炭、钢材等运价较高的产品。有企业反映,在用肥旺季经常由于无法运出,化肥大量积压。他们认为,铁路运输的畅通与否已成为化肥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然也有很多政策是权宜之计,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例如,4月4日,国务院决定从4月20日~9月30日,在化肥出口原有临时关税的基础上再增加100%的特别关税。目前这一特别关税的实行已近尾声,从实施的效果看,这一出口关税政策有效地限制了化肥出口,保障了国内供应,但却将化肥出口的大门几乎堵死,使化肥企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4月底至今,有近70%的化肥厂处于停产检修?p限量接单状态。譬如,湖北省最大的化肥生产企业湖北宜化公司复合肥全部停产,磷肥开工率也不到30%。 国家限制化肥出口的动机非常明确,但因为硫黄、钾肥的进口价格政府很难控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且无法转移。长此以往,将导致企业和农民两败俱伤。业内之士认为,应对化肥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即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根据具体企业的实际产能发放年度出口计划。在用肥旺季时征收高额出口关税,确保内需,淡季时降低关税鼓励出口,缓解成本压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