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兖矿鲁南化肥厂双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纪实 2008年7月1日,随着空分、气化装置先后投料成功,并与先期建成投用的尿素、合成、净化系统成功合轨运行,历时两年六个月的兖矿鲁南化肥厂双结构调整项目取得全面胜利,鲁化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机 遇 从1967年建厂开始,鲁化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始终处于同行业前列,但是随着国内外化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仅有的24万吨/年合成氨、40万吨/年尿素的生产规模和老装置原料及动力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再次跨越。如何突破瓶颈,加快发展,真正肩负起兖矿集团煤化工发展“三大基地”的重任,成为摆在鲁化人面前的历史课题,也是摆在企业领导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 要实施技改、扩张系统规模!要提高运行效益、实现产量翻番!要提升科技含量,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这一系列的目标被迅速拍板定案。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当国家发改委对全国化肥企业进行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的政策一推出,早已整装待发的鲁化人立刻出击,牢牢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2004年3月,鲁化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立项;同年10月编制完成了《兖矿鲁南化肥厂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以鲁南化肥厂为首的全国37家化肥企业的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并向企业拨付了1.2亿元国债资金补助。至此,已万事俱备!鲁化将依托企业原有条件,在老厂区内通过合理布局,进行总投资14.8亿元的原料和动力结构调整改造,新建气化、空分、净化、合成、尿素等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新装置设计年产合成氨24万吨、尿素40万吨,相当于再建一个新的鲁化!同时原料煤供应完全实现本地化,将有效降低化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创 新 科技创新是鲁化的建厂之路,兴厂之策。整个双结构项目建设,鲁化秉承了这一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大胆采用新技术,在确保环保节能的同时,保持了企业在煤化工领域科技前沿的地位。 空分装置采用全低压分子筛吸附,增压透平膨胀机制冷,氧气内压缩工艺流程,操作方便,能耗低,产氧量高,运行安全可靠。 气化装置采用的是具有兖矿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煤种适用范围宽,碳转化率大于98%,煤气化率达到85%,炉渣中可燃物比原来降低20%,减少了烟气排放,每天可节煤100千克。 净化装置与老系统相比,吨氨耗电减少18千瓦时以上,新上高压闪蒸系统提高了氢气回收量,每小时可多产合成氨0.13吨。先进的克劳斯硫回收技术使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回收率高达99.99%,确保了空气质量安全。 合成装置选用的是轴径向合成塔,氨净值达18%,比老装置合成氨能耗降低165千克标煤;合成气压缩机和氨压缩机采用蒸汽直接驱动大型压缩机组,比蒸汽发电上网后再使用网电更节约资金、蒸汽利用效率更高。 尿素装置采用了二氧化碳气提法生产工艺,每吨尿素节约蒸汽400千克,节电20千瓦时,节氨5千克。同时新老系统有机结合,比同类型装置减少了人员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自主研发的水解解析系统,做到废水循环利用,实现污水零排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锅炉装置采用中温中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热电联产装置,以兖州煤为燃料,掺烧气化炉渣及造气炉渣,使能源得到了充分的循环利用。 所有装置突出科技、节能、环保的新理念,不但提升了双结构项目的技术含量,更把创新的思维贯彻于企业发展实践当中。 攻 坚 2006年1月9日,鲁化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破土动工。来自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设计研究院、中化四建、六建、十建、十一建、十三建、十四建、兖矿东华公司、浙江开元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公司、瑞士卡萨利公司等凭借技术实力竞标入围的设计、施工、安装、监理单位的人员,从天南海北齐聚鲁化。作为业主单位,鲁化也成立了以厂长褚宏春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分组,分工有序、职责明确,涵盖项目建设的资金、进度、质量、安全等各个方面。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会战新鲁化!一个将在鲁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由于项目建设没有新征一分土地,全部是在原有厂区内拆旧建新、插空建设,因此建设工地分散,而且是在老系统正常生产的情况下进行。偌大的厂区里,十多个建设工地同步展开,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上千人交叉施工作业。期间,建设者们克服了边生产边建设、施工场地极为狭窄、施工环境比较恶劣、施工图纸交付不及时或设计变更频繁、部分设备材料供货延迟、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以及雨季酷暑、严寒大风、时间紧、任务重等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3月,尿素系统具备了试车条件,随着单体试车、系统吹除、试压试漏等工作的全面展开,一道道难题接踵而来,试车领导小组发出了背水一战的号令。没有成文的要求,但参与开车的所有人员都主动放弃公休日,跟班倒、连轴转,白天盯在现场,抓进度、保节点,晚上消化资料、琢磨方案,连续24小时高强度工作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为了准确就位一个阀门,需要无数次的拆装法兰;为了打通一段管线,需要在十几层的框架来回穿梭。倦了,伏案休息一会儿;饿了,泡上一包方便面来充饥。面色憔悴了,身体消瘦了……可他们没有怨言,不求报酬,铆足了劲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为了同一个梦想拼搏。 天道酬勤。3月28日,尿素装置单体试车一次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厂干部员工的士气,一个个喜讯也随之传来:4月8日系统吹除、管道试漏全面竣工;4月18日单体设备完成联动;5月28日系统水联动一次实现;6月8日11时58分,顺利打通生产流程并实现一次投料成功,双结构项目建设首战告捷!看着雪白的尿素颗粒顺着皮带源源不断地传送过来,骄傲和自豪激荡在每个鲁化人的心中! 尿素系统从基建初始到成功试运,只用了短短14个月的时间,创造了项目建设史上投资少、基建快、一次试运成功的佳绩。这一成就又一次向人们展示了鲁化人坚韧不拔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气魄,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挑战极限、拼搏奉献的赞歌。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决 战 市场经济环境下,形势瞬息万变。对于鲁化的双结构项目建设来说,时间就是效益!如何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建设周期、早日转入生产,是建设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2008年3月4日,厂长褚宏春向全体参战人员发出了开展双结构项目“百日决战”的号召。 3月5日,气化现场上,鲜红的“百日决战”倒计时牌异常夺目!所有建设者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纷纷立下了“横下一条心,再瘦10斤肉,不投产我们绝不后退”的铮铮誓言。一场抢时间、抢工程、抢进度的“百日决战”全面展开。从高高的气化炉框架到地下3米深的外管廊架基础坑,从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的白天到灯火通明、通宵奋战的夜晚,在老厂区东南西北的各个现场,到处都是争分夺秒抢工期、奋力大干保进度的动人场面。 协力攻关是鲁化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在“百日决战”中再一次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外施工单位,还是项目职能部门,无论是生产分厂,还是机关后勤,大家凝心聚力,共同打响“百日决战”攻坚战。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响应厂党委提出的“我为‘双百’做贡献”的号召。项目现场党旗、团旗迎风飘扬,各党支部成为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干部肩负起了项目建设主力军的重任,青年突击队始终坚守在最关键的岗位,机关干部每天两下现场检查服务,厂工会为建设者送去了慰问,党政工团齐参战,方方面面总动员,奏响了一曲团结协作,共克难关的赞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16日,厂党委、厂部发出命令,要求以试车促项目建设收尾,项目试车小组立即介入试车准备工作,各生产分厂也全面介入,不分甲方乙方,全力保试车,分阶段明确“山头”目标,以“势如破竹攻山头,排除万难保试车”的攻势,不等不靠,各把一关进行目标突破。项目进度不再以天计算,而是以小时为单位来排定。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辆辆承载着鲁化人希望的大卡车在往来穿梭,项目现场日新月异,各界区建设突飞猛进。现场项目组全过程介入,积极为施工单位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基建职能部门横向疏通,纵向联动,促进项目建设向快速度、高质量延伸;材料供应部门及时编制工程材料供应计划,负责材料到货、质量把关,保证设备、材料按时进入现场;项目安全部门对现场24小时监控,根据现场需要提供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现场技术人员不断为工程建设中的难题解码,确保现场施工及时跟进;厂领导及项目分管领导每天深入现场,为项目建设铺设了“畅通路”。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急工程所急,想建设所想,不管是冲锋陷阵的“老将军”,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帅”,都以拼命三郎的劲头,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建设工地。 2008年3月10日,气化116台静动设备全部就位;3月16日煤浆基础槽浇筑全部完成; 4月25日系统9条管线吹扫完成;5月5日气化炉耐火砖砌筑合格交出;5月14日单体试车全部完成;5月16日气化炉点火烘炉一次成功;6月17日水联动试车顺利实现。从12000米的管道连接,到2400多个阀门的安装,再到10万多米的电缆铺设,气化试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圆满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与此同时,空分装置的试车工作也在快马加鞭。4月30日空分配电室的准时送电,标志着空分由安装全面转入试车阶段。5月30日晚上8时36分,汽轮机冲转一次成功!6月8日成功进行空压机单体试车。6月10日成功进行了空压机、增压机、汽轮机三机联动试车。随后转入到冷箱外部管道吹扫、试压工作中。空分试车小组19名成员,分成3个小组,轮班进行吹扫监控、阀门操作等工作,每人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有时24小时连续奋战在试车现场。6月29日10时29分,当操作屏幕中显示出氧气纯度达99.3%时,控制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这标志着空分系统一次开车成功!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08年7月1日凌晨,气化总控制室内上百双眼睛紧紧盯着微机显示屏上的指示曲线,5时56分,投料成功!全体鲁化人为之拼搏奋斗、为之辛勤付出的双结构气化系统投料一次成功,产出合格煤气! 高塔上熊熊燃烧的火炬,映亮了鲁化的天空。善打硬仗的鲁化人,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诠释了奉献的全部内涵,在追梦的路途上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至此,“百日决战”的攻坚战取得辉煌胜利!历经两年六个月拼搏和奋斗的鲁南化肥厂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全线竣工投产!鲁化人“大化肥”的梦想从这一刻成为了现实!全体建设者近千个昼夜的艰辛付出,在这一刻化为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tujian.org 收 获 此时,胜利的欢呼声和着喜悦的泪水如潮水般涌来。当人们深情地凝视着现场上纵横的管廊、林立的塔群,当雄伟的第三座造粒塔在夏日的阳光中傲然挺立、熠熠生辉,每个鲁化人都会由衷升腾起作为一名新鲁化建设者的骄傲和自豪!全体鲁化人用智慧与双手,用忘我与拼搏,用脚踏实地、废寝忘食,用鲁化人的精神,把梦想变成现实,在企业发展史上再次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鲁化用两年零六个月超越了四十年的积累。企业具备了80万吨尿素、2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这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企业的规模优势更加明显,市场竞争能力迅速提升,兖矿集团煤化工生产、科研、人才培养“三大基地”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鲁化人用两年零六个月打造了一个精品工程。项目同比节约投资5亿元,节约土地400余亩,做到了“机构不增、操作人员不增、管理干部不增”,体现了环保节能的要求。同时,项目建成便投入长周期运行,实现了“试车即试产,试产即投产,投产即达产,达产即达效”的项目建设新理念。 鲁化用两年零六个月锤炼了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技术工人,项目建设的每一天、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他们的锻炼。他们虚心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学中干,干中学,参与到立项、初步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管理、概算、进度、质量、安全等全过程,在为企业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的同时,一支素质过硬的基本建设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鲁化人用两年零六个月收获了无数次感动。在项目建设、试车现场,在全体忘我工作的建设者队伍里,每天、每刻都上演着让人们肃然起敬的太多太多的感动,无论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还是鲁化的干部员工,为了同一个梦想拼搏、奉献,为了同一个梦想的实现欢呼、自豪。 鲁化用两年零六个月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随着一个又一个装置的建成投用,随着一个又一个梦想的实现,全体鲁化人也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坚持心中的梦想,不断向梦想努力,奇迹就会出现,梦想就能成真! 有人说,落凤山,是一座充满传奇的山峦,金色的凤凰给予她无比的灵气,圣贤墨子赋予她无比的智慧。朝阳每天升起在翠绿的落凤山巅,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充满生机和朝气的鲁南化肥厂不断发展壮大,照耀着坚定执着的鲁化人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出征,不断续写企业发展的新篇章! 企业名片 兖矿鲁南化肥厂自1967年建厂以来,始终坚持走“艰苦创业、协力攻关、科技兴厂、体制创新”之路,企业先后历经了三次创业,实现了跨越发展。鲁化1967年开工建设,在全国同类型企业中第一个建成、第一个达产,奠定了鲁化在当时我国氮肥企业中的地位。1993年,鲁化第一个引进并建设美国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示范装置,实现了我国洁净煤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煤气化技术的空白,为中国煤化工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1999年底,鲁化加入兖矿集团,成为兖矿集团发展煤化工的生产、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鲁化依靠兖矿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凭借企业自身的技术和人才优势,踏上了第三次创业的征程。2000年,年产10万吨甲醇装置的建成投产,使鲁化产品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同时,鲁化响应国家发改委发出的对全国化肥企业进行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的号召,积极开展总投资14.8亿元的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建设。项目新建气化、空分、净化、合成、尿素等生产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新装置设计年产合成氨24万吨、尿素40万吨。从2006年1月9日项目开工建设至 2008年7月1日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历时两年六个月,鲁化实现了产能翻一番,相当于再建一个新的鲁化!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