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粉煤气化技术凸显后发优势
2009-05-08

以生产洁净能源产品和替代石油产品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型煤化工的龙头——煤气化技术,如今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863”计划、“973”计划及国家发改委专项等对各种煤气化技术,特别是对粉煤气化技术给予了强力支持。在新型煤气化技术领域,最近才发展起来的粉煤气化技术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过去10年里,我国引进了5套以轻油为原料的大化肥装置。这些装置能耗不高,管理水平不低,但是由于原料价格高企导致严重亏损,已全部停产,让位给以煤为原料的化肥装置。煤气化技术和下游产品技术的进步,也预示着以轻油为原料的碳、化学品合成利用面临着同样挑战。煤代油,是中国能源化工不可逆转的趋势。新型煤气化技术正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发动机。
  
新型煤气化技术的特点是对环境友好,对煤种适应性强。该技术的发展使得煤炭利用领域大大拓宽,不仅可以形成联合循环工艺,以洁净方式替代直燃锅炉发电,而且可以向下游发展,生产醇、醚、烃类产品及内燃机燃料,全面替代石油产品。
  
粉煤气化优势明显发展迅速
  
在不同路线的煤气化技术中,以煤进料形态可分为块煤气化、碎煤气化和粉煤气化三大类。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块煤气化技术中,煤从炉顶加入,气化气体从炉底加入,气流升力不会致使固体煤块发生相对位置变化,被称为固定床造气。这项技术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但单炉能力小,副产物多,煤种适应性差,在国外已被淘汰。
  
碎煤气化技术的气化气体从炉下部进入炉内,与碎煤形成流化状态,被称为流化床造气。该技术的优点是煤种适应性强,虽然其发展历史很长,但进展并不大,主要原因在于高温流化床有些基本问题尚待解决,且副产物多。
  
发展历史较短的粉煤气化技术的特点是,粉煤由气化介质带入炉内,发生并流式燃烧和气化反应,被称为气流床造气。该技术单炉能力大,副产物少,且煤种适应性强,正在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当前,国内外研究机构都在集中力量研究和发展粉煤气化技术。
  
国内外粉煤气化技术同档竞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缺乏自主的煤气化技术。以块煤气化技术为例,其典型的是常压的UGI炉和加压的鲁奇炉,国内众多中小化肥厂迄今使用的仍是UGI炉型。碎煤气化的主要炉型也是由美国燃气工艺研究院研发的U-GAS技术,首台工业化炉在上海建成,但目前已退出历史舞台。
  
可喜的是,国家的支持在政策、资金上保证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气化技术的快速崛起,并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目前国内粉煤气化技术已完全可以和国外技术在同等水平上竞争。在湿粉气化技术即水煤浆气化技术方面,国外有GE水煤浆气化技术,国内有华东理工大学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达立科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共同完成的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在干粉气化技术方面,国外有壳牌的干粉气化技术和GSP技术,国内有华东理工大学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和开发的四喷嘴干粉气化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的两段干粉气化技术、航天炉技术等。
  
更难得的是,国内自主开发的工艺技术不是纸上谈兵,现在已成功实现工业化或中试。湿粉技术中,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自2005年第一套示范装置成功投入运转后,该技术已应用到10余家企业,现投入运转的气化炉5台,在建的气化炉30余台,总日处理原料量约4万吨。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在2000吨/日以上的炉型有其独特优势。与此同时,非熔渣-熔渣分级气化技术装置已稳定运行近两年,取得了年运转率94%,年负荷率120%的好成绩。干粉技术中,四喷嘴干粉气化技术的中试装置已运行4年多,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目前正在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和开发工作,将于2010年完成示范装置建设;航天炉的建设也在进行之中。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继续发展需要各方配合
  
从国产化技术推广角度看,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对煤气化技术的需求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煤气化技术的实验场。在这场空前的竞争中,自主技术虽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产学研各部门也在共同努力攻关,但还缺少有力度的协调。如某些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对国外技术有“特殊感情”,制约了国产化技术的发展,有待政府机构在制度上对此作出相应限制。
  
业界人士指出,对技术研发单位来说,必须以国家需要为第一要务。而在新技术开发的前期,应对该领域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进行科学分析,确定一个稳固的高起点。这是新技术开发成功与否的前提。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