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塑料机械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2009-05-08


  在塑料制品工业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的塑料机械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塑料机械产值超过200亿元,与此同时,出口量不断加大,且出口的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的增长速度。但业内专家指出,我国塑料机械产品的结构亟待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国海关总署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塑料机械出口总量为100633台(配套件除外),比上年增长了51%,进口量为25765台(配套件除外),减少了12%。从额度上看,2007年塑料机械出口1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0%,进口2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塑料机械出口的数量是进口数量的近4倍,但出口产品的价值却只是进口产品价值的一半(56.7%)。这表明我国出口的塑料机械“含金量”较低。同时,2007年我国塑料机械进口数量虽比上年减少了12%,而价值却增长了7.2%,进一步说明目前我国进口的塑料机械价值相对较高,即大部分是高端产品,是国内不能生产或设备性能不能达到要求的品种。 tujian.org

  因此,专家指出,虽然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发展,中国塑料机械的制造和配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端产品仍无法满足需要,产品结构亟待提升。 tujian.org

  2007年我国注塑机的出口总量为17577台,占塑料机械总出口量的47%,比上年增长20%;注塑机的进口量为13825台,占塑料机械总进口量的74%,比上年减少10%。2007年注塑机的出口额为4.8亿美元,占塑料机械总出口额的58%,出口金额增长37%;注塑机的进口额为9.3亿美元,占塑料机械总进口额的74%,进口金额减少5%。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中国的注塑机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正向国际市场迈进,但我们也要看到差距,特别是在大型和高精密注塑机方面我国每年还要花近10亿美元进口,因此塑机行业在高端产品研发方面还需做更多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我国挤出机的出口总量为13311台,占塑料机械总出口量的35%;挤出机的进口量为1574台,占塑料机械总进口量的8%。2007年挤出机的出口额为3.0亿美元,占塑料机械总出口额的33%;挤出机的进口额为2.7亿美元,占塑料机械总进口额的39%。2007年挤出机出口量比上年增长62%,出口金额增长76%;而2007年挤出机进口量比上年减少21%,进口金额减少10%。 tujian.org

  同注塑机一样,这种出口增长进口减少的局面,说明中国的挤出机行业有了很大发展,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同时向国际市场迈进。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7年压延机的出口总量为2430台,占塑料机械总出口量的6%;压延机的进口量为212台,占塑料机械总进口量的1%。2007年压延机的出口额为673万美元,占塑料机械总出口额的1%;2007年压延机的进口额为4128万美元,占塑料机械总进口额的2%,2007年压延机出口量比上年增长4倍多,出口金额增长25%,说明出口产品的数量增加而价值并不高;而2007年压延机进口量比2006年减少36%,进口金额增长29%,进口产品价值反而较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