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行业消息 > 化工消息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吴
图片1 吴邦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
·政治人物:温家宝
·政治人物:胡锦涛
·科学人物:吴征镒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本土气体行业期待破茧腾飞
2009-05-08
近年来,国内化工行业特别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为气体产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蛋糕,本土气体行业却由于体制、规模、资金等方面的困扰,市场难以拓展,只能眼看着配套的气体大项目被国外公司瓜分,并且以此为据点不断向周边区域延伸,形成“根据地”。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国内工业气体企业期待着破茧腾飞,实现质的跨越。
  
气体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工业气体被称为工业生产的“血液”。有关资料表明,国民经济对工业气体的需求随着GDP的增长而增加,其增长率通常是GDP增长率的1.25~1.5倍。如果按8%的GDP增长速度计算,则我国工业气体将以10%~12%的比率稳定增长,到2016年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飙升,煤化工领域迅速发展, 成为气体行业的新市场。大量的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项目上马, 这些新用户不仅需要大量的气体, 而且还由于自身不具备建设和管理气体生产装置的经验, 比较容易接受采取独立供气方式。
  
除了煤化工之外,氢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也为气体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国内新建的合成氨厂规模都在30万吨/年以上水平,加上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等项目,对气体都有很大的需求。据了解,梅塞尔公司已经用氧气建设污水处理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工业开发区,也为工业气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化工园区销售收入稳定,用气集中,化工企业偏向直接购买气体而不是购买气体分离设备,因此需要由独立的气体供应商投资建设气体厂并管理,用户与之签订长期的气体供应协议。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秘书长孙国民介绍说,这些与大项目配套的供气协议短则15年,长则30年,是一个永远的市场,长期的市场,而且是一个最好的市场。
  
旧格局制约气体行业发展
  
目前,中国本土气体公司最突出的问题是散而乱, 没有形成规模, 特别是缺少整体战略考虑,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真正能与国际气体公司抗衡。
  
据孙国民介绍,国内气体企业整体规模很小,一般产值在几百万元或几千万元,上亿元的只有盈德、武钢氧气、鲍德、天元、临海、黎明、龙口华东、南京特气、华特等少数几家公司。国内气体公司共有3000多家,但只占据国内60%的市场;而林德、法液空、美国空气化工、普莱克斯等6大跨国公司占据了国内40%的市场。而且国外公司以化工大项目为据点,不断进行区域扩展,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专家认为,体制问题制约了国内气体行业的发展。国内气体公司大多是化工、钢铁等行业的附属企业,很多气体公司还没有法人地位,不能自由发展,主要是围绕化工、钢铁公司的发展而发展。国内气体公司基本都在本地发展,目前还没有为大型化工项目配套的,那些所谓的“最好的市场”都让国外公司占据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另外,国内企业还受资金困扰。一般化工企业配套气体投资都需要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例如神华在包头的煤化工项目需要建4套6万立方米/小时的空分装置,需要24亿~30亿元的投资,国内气体公司没有资金来完成这些配套项目。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国家和社会还没有把工业气体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国外的大气体公司有的每年达到上百亿美元的销售额,国内的钢铁企业甚至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孙国民呼吁,国内化工、钢铁等企业应该认识到,气体产业是能够做大做强的,国内巨大的气体市场空间也给本土气体公司提供了腾飞的机遇。
  
本土气体供应商期待腾飞
  

面对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强劲势头,孙国民呼吁全社会应予以重视。从产业安全角度说,如果将来我国气体市场都被国外公司垄断,那么对化工行业影响将很大。近几年我国建设的大型工业项目都需要配套工业气体项目,虽然配套的工业气体装置投资相对较小,但是却能完全控制大投资项目的整体运行。
  
中国本土气体公司要彻底改变小而散的现状,必须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将单枪匹马变为联合作战,组建一个或几个能与国际大气体公司竞争的企业,从而能够在国内重大项目配套的气体装置项目上与国际气体公司一争高低,将来也可走出去与国际大气体公司进行竞争。国内气体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在设计、制造、安装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国内气体行业的繁荣也吸引了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视,如果投资公司的资金和气体公司的优势相结合,国内气体公司拿下化工大项目完全有可能。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同时,中国本土气体公司还要改变过去那种等待用户提出气体需求、然后供应的观念,而应重视应用技术的研发,组建一些气体应用研究机构,积极拓展气体应用领域,为用户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以技术来带动市场,与国际大气体公司进行竞争。另外,国家还应在重大项目、军事国防项目方面,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使用国产空分设备,支持及引导本土气体公司进入,促进本土气体公司腾飞。
     相关链接
    ·《中国石化电话号码簿2008》编撰工作展开
    ·稀土出口配额再下达
    ·稀土顺丁胶工艺包全流程国产化
    ·化工践行“绿色奥运”功不可没
    ·最大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上海投产
    ·重庆目标锁定西部石化龙头
    ·北美车展透出利好信息(图)
    ·投资4亿的EPS树脂项目落户新疆奎
    ·国际石油会议呼吁加强对原油期货市场的监管
    ·褐煤化工项目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点火试生产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