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4年初春,我结识了林奇。 那时候,号称北京工业一号工程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北京乙烯工程(简称北京乙烯)进入施工的冲刺阶段,我所供职的单位正是承担该工程主装置的一个化建公司,我在现场负责宣传工作。林奇是北京乙烯进口设备制造商——意大利一家公司的管道工程师。在高塔林立的北京乙烯现场,我和林奇常常邂逅。 有一次,林奇在现场与中方的一个工程师发生争执。因为他在检查中发现,有2条管道的接口焊了3次才合格,他担心这很可能成为一个“问题焊口”,要求当面切开再焊。中方工程师认为林奇的要求很过分,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固执的林奇,只好找人切开再焊。林奇的脸很快由阴转晴,向中国工程师伸出热情的手。 后来,我们通过翻译谈起我们各自的国家,他对中国的评价只是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充满喧嚣的“大工地”。 11年后的2005年10月,我在广东惠州的南海石化现场采访时,再次邂逅林奇。我当时供职于蓝星清洗公司。蓝星清洗击败多家国际清洗巨头,承担了投资43亿美元、当时国内最大的合资项目的清洗工程。而林奇进入了英国壳牌公司,作为合作方壳牌的工程监理派驻南海。 这样的巧遇让林奇分外兴奋。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述说了这11年的中国经历。他说,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先后到过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和新疆独山子石化,就乙烯这个产品来说,中国的发展令人称奇。北京乙烯的时候,中国还在10多万吨的年产能上努力,此刻在南海,已经上马80万吨/年的大乙烯了。南海石化真正称得上世界级的石化城了。林奇还补充说,中国石化工人的技术也今非昔比了。 tujian.org 想起11年前的往事,我笑着问林奇:你还那么苛刻吗?林奇笑吟吟地回答:中国化工人自己已经苛刻起来了。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神奇的发展速度,太令人兴奋了。 林奇还谈到了中国的许多地方,他发现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源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内心迸发出的巨大的激情和渴望。 林奇还告诉我,他的太太和孩子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中国,她们也爱上中国了。“中国李,我想让我的女儿学习中文”,40多岁的林奇兴奋得像个孩子。 作者单位:传化集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