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在易贸资讯(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2008醋酸乙烯及下游市场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高级顾问周凤起称,国内一些地方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势头,如不及时纠正必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周凤起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加强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管理工作。在产业布局方面,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 在煤炭利用方面,要求炼焦煤优先用于煤焦化工业,褐煤和煤化程度较低的烟煤优先用于煤液化工业,优质和清洁煤炭资源优先用作发电、民用和工业炉窑的燃料,高硫煤等劣质煤主要用于煤气化工业,无烟块煤优先用于化肥工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煤化工产业发展应量水而行,严禁挤占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煤气化和煤液化项目的建设;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大力提倡废水、中水、矿井水回用等煤化工技术。 据介绍,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而煤化工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生产过程要排出相当数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因而必须达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标准。此外,由于大部分液态或气态煤化工产品具有毒性或易燃易爆的性质,煤化工项目必须具有较高的产品安全运输保障,对不具备运输条件的煤化工项目将不予核准或备案。 tujian.org 在技术政策方面,鼓励煤化工企业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一般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总体看来,我国主要的煤化工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尚处于示范阶段,规模化发展可能要到“十二五”中后期或2020年前后。 周凤起称,到2010年,我国煤制油产能将达到150万吨,二甲醚为500万吨,煤制烯烃为140万吨,煤制甲醇为1600万吨;到2015年,将分别达到1000万吨、1200万吨、500万吨和4000万;到2020年,将分别为3300万吨、2000万吨、800万吨和6200万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