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年,中国大陆醋酸乙烯的新增产能高达50多万吨,年增长率将由此前多年的10%左右飙升至40.7%。然而,这只是拉开了国内醋酸乙烯产能扩张的序幕。据统计,至2012年底国内还将增加212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届时全球超过半数的产能将聚集在中国大陆。与产能激增相对应的是,下游需求增长似乎并不强劲,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将难以避免。从这个层面来讲,2008年将是我国醋酸乙烯市场的分水岭。 我国成生产消费中心 从全球市场来看,醋酸乙烯行业发展基本是健康的,供应增长和需求增加大致保持平衡。2007~2010年间,全球产能的平均年增长率预计为8.6%,需求年增长率约为6.5%,行业平均开工率在83%左右。未来几年,全球市场的整体供需形势良好,开工率也将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可以肯定的是,亚洲已经成为全球醋酸乙烯生产中心,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该地区。亚洲醋酸乙烯产能在全球总产能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007年的50.7%上涨到2010年的60.2%。 据测算,2008年底中国大陆醋酸乙烯的总产能将占亚洲总产能的49%,未来一段时间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提高。预计到2010年,中国大陆的醋酸乙烯产能将占亚洲的54%,超过了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产能之和;若加上台湾地区,则占到全球总产能的41.5%。由此可见,全球醋酸乙烯的生产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2007~2010年,中国市场的醋酸乙烯需求年均增长率应在7.3%左右,全球其他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因此中国也将同时成为全球醋酸乙烯的消费中心。 tujian.org 从供不应求到明显过剩 2008年前,国内醋酸乙烯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供需均基本稳步增长,产能的年均增长率在6.6%~10%。但今年以来国内产能大幅增加,预计到2012年底,我国的醋酸乙烯总产能将达到383万吨/年,届时中国大陆的产能将是2007年底的3.2倍,此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43.8%。应该说,中国醋酸乙烯市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此前的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供过于求,甚至是较为严重的供应过剩。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醋酸乙烯市场在需求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国内各主要区域市场来看,现有的产能与需求分布总体比较协调;下游发展不均衡,聚乙烯醇等传统领域仍然是醋酸乙烯主要的下游行业,产品应用缺乏新亮点;一些相对稀缺的牌号和产品,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消费结构变化不大,各常规产品所占份额基本稳定;下游产品的发展不会停滞或呈现负增长,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增幅。 随着国内产能的稳步增加,以及下游需求增幅的逐步放缓,近年来我国醋酸乙烯的进口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1~7月,国内醋酸乙烯的进口量仅有18.6万吨。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价格也有一定程度回落,与欧美市场存在的价格差拉大。再考虑到运费等因素,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空间正被逐步压缩。基于这样的现实,全球醋酸乙烯巨头的战略布局也悄然发生变化,外商在华投资建设生产装置、扩大产能的趋势较为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价格战摊薄行业利润 2006年底以来,国内电石价格上涨接近50%,天然气价格上涨近70%,乙烯价格也平稳上涨,从而使醋酸乙烯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提高,生产商的利润下滑。2005~2008年,醋酸乙烯生产成本的年均增长率为8%;2008年的涨幅更是明显加大,主要是受原材料涨价、物流费用增加、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六七月份,国内部分地区曾一度出现生产成本超过市场价格的态势。市场人士预测,面对产能膨胀、供大于求的状况,未来国内醋酸乙烯市场可能会时常出现产品价格在平均成本之下运行的情况。 2008年以前,国内各大区之间的市场差价并不明显,华东、华南市场价格对于全国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今年以来,国内卖方市场的特点逐步体现,价格差距逐渐拉开,华东、华南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有所减弱。如今,华东、华南地区已成为价格战的主战场,在某些特定的时段存在不理性的成分,市场价格曾长时间低于华北、西南地区。当然,西南地区的醋酸乙烯价格一度成为全国最高,主要是受到汶川大地震的冲击。 鉴于国内醋酸乙烯市场正经历重要演变,专家表示,有几点趋势值得行业企业关注:一是从今年开始,国际巨头对于中国市场将从产品输入变为更多地投资建厂,可能加剧市场竞争;二是醋酸乙烯项目呈现上下游双向靠拢的态势,走一体化发展道路的意味明显;三是新建产能大都靠近能源产地或上游产能所在地,下游产业链也得以不断延伸;四是供需所在地的匹配度逐步升高,到2012年之前,国内新增产能集中在华东市场,这也是需求最为旺盛的地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