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亚洲第一炼焦高炉”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兖矿集团国际焦化公司通过一系列技改措施治愈了其“水土不服”的顽症,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近日,不少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前来公司考察、取经。煤化工行业专家表示,该公司的技改成果将中国大焦化技术向前推进了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兖矿集团国际焦化公司高7.63米、宽623毫米的碳化室,是从德国引进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炼焦高炉,自2006年底投产运行以来,由于原料、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差异,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比如,国内原料煤挥发分较高,使生产过程中产生超量氨气,最高时可达30%;该装置碳化室较宽,使煤炭在碳化室堆积过多,加长了燃烧时间;单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也存在“先天不足”,压力不均衡使得焦炭出现“夹生”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该公司选定了40多个技改课题,成立了技改攻关小组。目前,技改效果显著,他们已把7.63米高的亚洲第一炼焦高炉的宽度由623毫米缩减到600毫米以内,氨气含量已降到16%左右。 tujian.org
这一消息传开后,国内新上的大焦炉纷纷参照该公司的“秘方”进行改造,高炉宽度缩减到600毫米以内,单集气管压力控制系统也改为一孔一段,该公司在稳定工艺、自动化控制、解决甲醇生产不稳定等方面的“偏方”也都被国内同行借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